朱苏进 在我看来,罗贯中根本就没写完

影视这东西,一个群体在做,更大的群体在看。凡进入群体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平均化趋势,大众化就是平均化,说难听一点,就是媚俗

影视这东西,一个群体在做,更大的群体在看。凡进入群体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平均化趋势,大众化就是平均化,说难听一点,就是媚俗

“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朱苏进领衔的编剧团队是《三国》改编成败的关键。4年时间里,他五易其稿,拿出了这个连姜文都愿意参演的剧本。

“我不喜欢‘演义’那两个字,不干脆。”朱苏进形容那感觉像“一只脚半尺长,却穿了个两尺长的鞋”。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的这个版本,要表达的内容不局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颇有点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的意思,他给自己的这一版取名《三国》。

朱苏进 (薛涛/图)

《三国》剧照,左起诸葛亮、刘备、赵云、张飞

曹操、诸葛亮、刘备、周瑜、孙权、司马懿,朱苏进眼里,这六大人物是命脉,托举起《三国》的全部版图和个中精气。在此基础上他大胆剪裁,把观众耳熟能详的文臣武将们拧上了《三国》的龙骨。

因为不喜欢老版《三国演义》的文言台词,朱苏进在新版里毅然“穿越”——乱世枭雄们操起当下的流行话语嬉笑怒骂煮酒论道。

朱苏进曾制订过四大改编原则——人物大于“是非”、戏剧高于“道德”、审美优于历史、创造优于遵循。所以他彻底抛弃了蜀汉正统的道德观,在《三国》里不作任何道德评价。

鉴于他本人直到现在仍搞不清三国时代究竟打了多少仗,朱苏进告诉和自己一起创作的两位同行:对阵、交兵、攻杀,这是个泥潭,万不可陷入。漫卷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三国演义》面前,他提出:慎写战争,慎写战场。

不难想见这样的改编在开播之初迎来的漫天板砖和口水。朱苏进早有预料,因此“情绪稳定”。“创作是审美,学问是科学。我们是搞创作,不是搞学问。审美在技术上讲甚至反科学,但在意境上与科学相通。打个比方,科学是人体静脉,审美是人体动脉。别忘了,两者共有一个心脏!”

就电视剧来说,不好看就是不道德

人物周刊:《三国》是你编剧的第5部古装题材电视剧,这次创作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朱苏进:以前我做电视剧,一般就是把人物、故事想好,做一个详细的分集提纲,然后就写了。这次我需要先思考一下来定位,我写了一个一万多字的东西,包括如何对待经典、再创造的限度、理想的再创造的方式、如何对待三国时密如丝网的各种大小战争(我至今都不知道三国时期打了多少仗,实在是记不住)、如何对待三国里诸侯级别的人——六大命脉人物以及一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