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而是不信 中国传统节日的尴尬

在端午节的细节中,甚至粽子在历史上一开始也不是在端午吃。唐朝端午放七天假,吃粽子是在夏至,端午把夏至吞并了以后,才在端午节吃粽子。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常仙鹤 徐清清 赵大伟

民间信仰本身在变化,大家不会相信干了坏事会被雷劈。——葛剑雄

悼屈原还是送瘟神?

“1941年抗战之际,部分诗人出于时局需要,鼓动重庆国民政府‘移风易俗’,把端午节更名为爱国的‘诗人节’。政治大员、文人学士热热闹闹过了几年,到1948年就不了了之。”北京大学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在“屈原与时代精神”研讨会上说。

6月7日,在中华文化促进会和武汉东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举办的这个研讨会上,专家们为要不要把“屈原”、“端午节”、“爱国主义”这三者联系在一起,发生了争论。

首先是“屈原”和“端午”孰先孰后的源流问题,这个学术上已有定论。

国家博物馆宋兆麟研究员提供的端午节早于屈原的考古学佐证是:广西左江春秋到东汉时代的岩画,有划龙舟活动的画面,湖南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铜钺上也有龙舟图。

在端午节的细节中,甚至粽子在历史上一开始也不是在端午吃。唐朝端午放七天假,吃粽子是在夏至,端午把夏至吞并了以后,才在端午节吃粽子。

其实,传统的端午节,也不只是现在我们看到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它的主要内容一直是“辟邪”,这在科学层面就是防病治病。采集百药,悬挂艾草、菖蒲,用艾草水沐浴,身上挂香囊,额头用雄黄酒写“王”字,这些过去在农村很常见的所谓“辟邪”习俗,都跟卫生有关。至于端午节送瘟神,则是用法术来解决卫生问题。

“这就难怪民众的端午节总是招致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和改造了。知识分子对端午节的意义阐释一直与民众存在分裂。”陈连山说,学者们一边公认端午节的起源和本质与屈原无关,一边却又执著地坚持后起的屈原传说是端午节至关重要的部分,理由是“屈原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爱国主义思想”,屈原正在成为端午节的“准信仰”。

接下来是端午节与屈原的“理论联系”了。

“端午节本是南方传统生活习俗,它的历史远在屈子生活年代之前,是农业社会青黄交接之时的一次生活盛宴,由于屈子投江正值端午,所以传统民间习俗又被赋予了历史人文内涵。似乎民众的节日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它的宏大叙事或社会影响力。”中国艺术研究院吴祚来对这个后来“嫁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0)


回复

2015-06-20

看完这个,就晓得专家说“不能祝端午节快乐”有多扯淡了!

回复

2014-05-20

政教分离,虽然我是基督徒,但是基督说过“凯撒的归凯撒,上主的归上主”

回复

2013-08-22

!!

qqggcc
回复

qqggcc

2013-08-08

黄秋生所言非虚啊,看来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派来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卧底。

阳光
回复

阳光

2013-06-08

节庆有木有不这样搞的,政府你凑啥热闹

回复

2013-01-18

七情六欲,三魂七魄。

2010-07-03

学究派总爱追根问底,他们一遍穷举出海量文献古籍,一边指责反对者的论据不可考。他们从皇家的礼器考究到贫屋的便所。绕来绕去也理论不出整个民族的七魂六魄还剩下多少?

回复

2012-09-26

哪里有跨越式发展啊,人家走过的弯路我们全都走过了,人家没碰到的问题我们都能碰到了,现在整个民族被撕裂了

2010-06-21

“与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长盛不衰形成对照,中国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门槛,大多数传统节日却已式微,或名存实亡,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节日失去了信仰的支撑。” 这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现在就是文化的荒芜。好不容易开始重视传统节日了吧,味道又变了。主要目的是“申遗”啊~“申遗”干嘛?流行啊!人家省市都有“非遗”你没有不牛B啊,“文化”工作搞得不突出啊。一切一切最终还是为了政绩!至于什么瑰宝,什么传统,什么灵魂,统统是工具。 文化的荒芜。 这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然痛楚么?

回复

2012-09-24

“七节”是指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等部门公布的七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其中春节、清明、端午、重阳四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 法定节日有重阳没中秋?作者笔误吧?

回复

2010-07-03

学究派总爱追根问底,他们一遍穷举出海量文献古籍,一边指责反对者的论据不可考。他们从皇家的礼器考究到贫屋的便所。绕来绕去也理论不出整个民族的七魂六魄还剩下多少?

回复

2010-06-26

台湾也有公祭活动,但不能花纳税人的钱,财政没有这一笔预算。……公祭时,‘总统’和‘内政部’的人到忠烈祠,上香,献花,致祭词,公祭仪式简单,场面隆重。但是绝对没有歌舞,没有晚会。大陆有些人热衷晚会,是因为其中有既得利益。”

回复

2010-06-22

民俗文化在农村保存的还是相对完整的,在城市好像没有什么文化习俗可言,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带五彩线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去做。

回复

2010-06-22

节不在多在精,尤其是全国性的节须具有普遍认知度。民间的风俗有时比政府规定的节日还具有生命力。其实,人们所关心的不是节日而是假日,期盼的是休息日不要被剥夺。人们不希望被节日!

回复

2010-06-22

传统文化在当代物质文化的冲击下逐渐扭曲,甚至是传统的优秀的文化。或许这是悲哀,但更是警钟。

回复

2010-06-21

现在过节都没味道了。。。

回复

2010-06-21

人们对节日商业价值的重视超过了对文化信仰的重视,结果可想而知。

回复

2010-06-21

过节就是过节…哪来那么多内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干干净净地过下节…

回复

2010-06-21

“与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长盛不衰形成对照,中国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门槛,大多数传统节日却已式微,或名存实亡,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节日失去了信仰的支撑。” 这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现在就是文化的荒芜。好不容易开始重视传统节日了吧,味道又变了。主要目的是“申遗”啊~“申遗”干嘛?流行啊!人家省市都有“非遗”你没有不牛B啊,“文化”工作搞得不突出啊。一切一切最终还是为了政绩!至于什么瑰宝,什么传统,什么灵魂,统统是工具。 文化的荒芜。 这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然痛楚么?

回复

2010-06-21

端午节那天婆婆教我包粽子,虽然最后没有成功的作品,感觉还是很好

回复

2010-06-20

文明上网,登录发言

回复

2010-06-20

只有让人们什么都不信,才能让他们只信钱,才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