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说了27年,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转变?
经济模式的转变,最早这个说法是苏联人提出的。这是因为,1959年苏联制定一个计划,要15年赶上美国。制定之后他们发现GDP总量和美国的差距缩小了,但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增加。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了30年之后,中国走到了转型的重要时刻
这场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既在于要破除既得利益者设置的障碍,也在于要创造一个能吸引人才的环境
吴敬琏 (CFP/图)
苏联误区
1959年苏联制定一个计划,要15年赶上美国。制定之后他们发现GDP总量和美国的差距缩小了,但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增加
经济模式的转变,最早这个说法是苏联人提出的。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提出来要真正赶上美国,就要实现增长方式的改变。
这是因为,1959年苏联制定一个计划,要15年赶上美国。制定之后他们发现GDP总量和美国的差距缩小了,但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增加。
GDP的增长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增加更多的资源投入,另外一个来源是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这是可以推算出来的。苏联的增长率确实比美国高,但主要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而美国和西方国家在19世纪后期第二次产业革命时,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
第一种依靠资源的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的增长叫外延增长或者叫粗放增长。这个粗放和外延,是中国人的翻译,从资本论得来的概念。另外一种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我们开始的翻译叫内涵,后来通常的翻译叫集约。
中国一直沿用着这种靠投入来增长的方式,这种增长方式造成很大很严重的问题,以至到了文化大革命经济和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所以文革一结束,就提出来要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是为了解决这种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结果。
上世纪70年代末期调了一次,1981年又调了一次——就是恢复农业、加速轻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这样来调结构。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调一次过些时间又回去了。1982年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的报告里面,就提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