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妈妈工人”登场
为了将吴国珍这样的“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没事麻将成风——招进工厂,江苏盱眙的老板们拿出了各种各样让她们喜欢的招数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一直被形容为“源源不断”的中国廉价劳动力,越来越醒目地宣告了短缺
这种供不应求,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的增长方式、工业格局和劳资生态
五六十岁的“奶奶”们,也被动员进入工厂 (吴立波/图)
天刚亮,39岁的江苏盱眙县泥沛村妇女吴国珍起床,开始了新的一天。
她是五洋玩具厂的缝纫工,也是12岁儿子的妈妈。
吃完早饭,吴国珍骑着电动摩托车,送儿子上学,然后到学校150米外的工厂上班。这时是7点。
中午11点半,儿子放学,吴国珍也下班,接他到工厂里吃“免费的午餐”——厂里不仅管工人的饭,也管工人们的孩子,“时不时有鸡鸭鱼肉改善下伙食”。
像吴国珍这样的“妈妈工人”,占了这个玩具厂的七成。
最近几年,招工越来越难,为了将吴国珍这样的“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没事麻将成风——招进工厂,江苏盱眙的老板们拿出了各种各样让她们喜欢的招数,当地的工业布局与劳资关系都因此呈现出一些有趣的生态变化。
动员母亲
一封致家长的信发到每个学生手上,动员他们的母亲报名到厂里做工
对盱眙县干部的最新要求是,“对外抓招商,对内抓招工”
地处苏北相对落后地区的盱眙县,上世纪曾有上万人在国企就业,但都随着世纪末国企改制变成了下岗职工。从2004年开始,这里30万农村劳动力中,外出打工的接近20万。
但随着最近五六年盱眙加速工业化,尤其是2006年后的工业突进,本地吸纳的工业就业人数已突破了5万,外出打工的部分劳力又逐渐回到本地,外出人数逐步回落到16万,但仍旧赶不上本地工业的劳动力需求。
打工大县里闹起了民工荒。
上世纪90年代的盱眙“劳务输出办公室”,2005年变成了“劳动力转移办”,2009年再改为“服务企业用工办公室”,主要职能从劳务输出,变成为本地企业招工。
20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