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谋事而来

新来的大学生很快被用人部门领走了,南方周末负责人老左却找不到该向他报到的徐列。

责任编辑:马莉

故人如故

不为谋官,所以平等待人。不为谋官,所以宽厚为怀。平等,是基于对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的坚定主张;宽厚,则是学识、修养、风度和胸襟的从容展现。对于一个只为谋事而非谋官的新闻人,这些特质,奠定了其日后做事的基础和空间。而这样的境界,定然是谋官者所不能理喻,也无法企及。尽管现实中他们的官阶可以远远高出谋事者

1989年,南方日报社新址落成。不久,报社迁离原本属于广东工学院的东风东路729号,搬进了广州大道中289号大院。那时候,五羊新城正在大举开发房地产,周围八九层高的住宅小区,越发显得棱柱型放射状的报社大楼鹤立鸡群。事实上,这幢楼也称得上当时国内最气派的报业大厦了。

1989年,南方日报社照例迎来又一届大学毕业生。以当时三报一刊(南方日报、广东农民报、南方周末、广东画报)的规模,报社只要了区区十数名新员工。在机关报的大院里,他们的未来似乎一目了然——老实听话,安分做事,总能沿着论资排辈的阶梯匍匋而上。作为过来人,我们不都是这样循规蹈矩走过来的吗?

新来的大学生很快被用人部门领走了,南方周末负责人老左却找不到该向他报到的徐列。在纪律甚严的党报,不听招呼、无故旷工之类,都是新人的大忌,一旦被组织上知道,足以入另册。何况,这一年正值多事之秋。十多天以后,当徐列忐忑地出现在老左面前时,老左不动声色地让他先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回复

2013-09-27

好文章,值得静心细读,致敬

回复

2010-06-07

江老师的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每次读都很感动

回复

2010-06-04

!!!

回复

2010-06-04

向南方周末编辑记者们致敬!

回复

2010-06-04

向所有为中国争取新闻自由、捍卫社会正义的南方周末编辑记者们致敬!

回复

2010-06-04

向所有为中国争取新闻自由、捍卫社会正义的南方周末编辑记者们致敬,包括江艺平老师、陈明洋老师、程益中老师在内的众多报人,你们的故事让生今年二十一岁的我和我的同学们更真切的了解了那个年代的中国,历史不会被遗忘的,在今天的大学生中依然有很多人关心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回复

2010-06-04

向所有为中国争取新闻自由、社会正义的南方周末编辑记者们致敬,包括江艺平老师、陈明洋老师、程益中老师在内的众多报人,你们的故事让生今年2 1岁的我和我的同学们更真切的了解了那个年代的中国,历史不会被遗忘的,在今天的大学生中依然有很多人关心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回复

2010-06-04

向所有为中国争取新闻自由、社会正义的南方周末编辑记者们致敬,包括江艺平老师、陈明洋老师、程益中老师在内的众多报人,你们的故事让生今年21岁的我和我的同学们更真切的了解了那个年代的中国,历史不会被遗忘的,在今天的大学生中依然有很多人关心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回复

2010-06-04

向所有为中国争取新闻自由、社会正义的南方周末编辑记者们致敬,包括江艺平老师、陈明洋老师、程益中老师在内的众多报人,你们的故事让生在1989年的我和我的同学们更真切的了解了那个年代的中国,历史不会被遗忘的,在今天的大学生中依然有很多人关心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回复

2010-05-29

言必1 9 8 9,打擦边球。 若能把南周的故事编成一本书,就好了。 LS,这是很明显的啊,哪能没有盈利的考虑?

回复

2010-05-27

每周4 纸制版的更新(一早就能买到)快于电子版(9点以后更新),不知是否南周有意而为,哈哈 大家别光看电子版啊,总感觉这样不厚道,再买一份纸制版的。我爱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