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调整高校体系中的民族区隔
以研究对象为基础的学科区隔和以民族身份为基础的学校区隔,最后演化成为以民族为边界的少数民族知识的社会区隔。长期延续下去,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戴志勇
以研究对象为基础的学科区隔和以民族身份为基础的学校区隔,最后演化成为以民族为边界的少数民族知识的社会区隔。长期延续下去,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元的学校体系
从“民族”因素考虑,我国的大学系统可大致地划分为普通院校和“民族院校”两大类,这可以看作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以“汉族”和“少数民族”来划分的“二元结构”。
在民族院校中,又可进一步分为国家民委直接管理的“委属民族大学”和地方政府管理的“地方民族院校”。这些民族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各少数民族考生。当年之所以成立这些民族院校,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专门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少数民族行政与技术干部,毕业后分配到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
建国前后,很短一个时期内迅速解放了西北、西南的大片少数民族地区。新政府需要在这些地区尽快组建地方政权。因此,在短期内快速培养一大批拥护执政党和中央政府的少数民族干部,成为当时一项紧迫任务。
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