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如何升迁 “北京样本”折射地方官成长之路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肯定是造反派起得快;等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搞经济的干部就上来了;现在既能发展经济又能管理社会的官员则容易被选中。”

责任编辑:马昌博 郭力 李梁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南方周末试图通过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员升迁规律,以此作为地方官员成长的城市样本,进而折射出中国官员的普遍升迁法则。

今年5月北京官员公选考试现场。官员正面临越来越严格的选拔。 (资料图/图)

北京当下正在进行该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局、处级官员公选,所涉及职位高达两百多个。引人瞩目的是,有三百多人竞争市发改委副主任一职。

而此前的四个月内,北京刚刚任免近四百名局、处级官员,这也是北京近两年来最大规模的官员人事调整。不到半年,对于北京政坛来说,至少涉及几千名官员或喜或悲。

“集中调整官员和大规模公选,体现了首都发展定位对官员转型的现实要求。”从事官员培训三十余年,与北京各级官员长期接触的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张勤说。在眼花缭乱的官员动向背后,一个由来已久的疑问是,中国官员的升迁之路到底遵循什么样的法则。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甚至更高一级?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当下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各自遵循什么道路?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南方周末记者对北京近400名官员的履历进行了分析调查,并采访了长期从事官员素质和能力研究,关注其成长规律的北京市委党校专家。南方周末试图通过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员升迁规律,以此作为地方官员成长的城市样本,进而折射出中国官员的普遍升迁法则。

初始:什么样的人有优势?

北京市委党校教授鄯爱红长期关注官员成长规律问题,在她看来,官员的成长主要受制于组织因素(组织部的干部培养机制和干部政策)、社会环境(比如文革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对官员的要求各异)和个人素质三方面的因素。就个人因素而言,除了品德和能力的因素,年龄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硬线。“此前北京历次公选,副局级官员的年龄界限为45岁,但今年放宽至48岁。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张勤说:“从官员的履历中可以看出,北京一个正厅局级官员(作为直辖市,北京的级别是省部级,各市属委办局正职和区县党政正职都是正厅局级)升至此级别时平均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平均花费的时间是25年多一些。”

事实上,作为佼佼者的正局级官员们,在这其中的25年中,大多在每个阶段都能在合适的时间完成所需的跳跃——比如说,在从副处升正处的时间上要尽量缩短。

按照干部任用的规定,从普通科员升至副处大约需要12年左右。鄯说,此后出现了一个分水岭——能否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非常关键,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这个官员是否能在有条件升迁的情况下确保年龄不过线。通常,如果一个官员能在3—4年内由副处晋升为正处,那么他由正处升为副局、正局的空间就较大,而如果由副处升正处的年限太长,那么再进一步升迁时就可能遇到年龄的瓶颈。

显然,在现行的“逐级提拔”制度体系内,“小步快跑”是升至较高级别的不二法门。南方周末根据公开资料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8)


宁双宁
回复

宁双宁

2021-03-09

做了很多调查研究统计工作的新闻,难得

回复

2014-01-25

收藏了

回复

2013-03-09

哦,这样啊

madtoad
回复

madtoad

2013-01-29

在紫禁城,还仅是凤毛麟角的进入国家领导人序列,那些真正来自各地基层(非直辖市的县,才是处级,乡镇更是科级,路漫漫其修无边无际兮……)的领导是完全不可能有机会的。换句话说,按这样的机制运转,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不可能来自真正的基层。

回复

2013-01-19

这种封建的官本位国家迟早会被世界淘汰的。

回复

2013-01-15

这种封建的官本位国家迟早会被世界淘汰的。

回复

2013-01-15

这种封建的官本位国家迟早会被世界淘汰的。

l9551
回复

l9551

2011-06-06

让我们共同迎接,参与我中华之崛起!!!

回复

2011-06-06

有木有调查 四个月内,北京刚刚任免近四百名局、处级官员去了哪里?是否还在享受原待遇? 看新闻? 又是愚乐新闻吧? 不错 愚乐新闻

回复

2011-06-04

提供一个与北京选干、提干极不相同的模式: 云南省的本专科高校现在几乎成为解决地方处级领导干部提拔问题的重要场所、跳板、甚或退休前提高待遇的渡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发展到根本不顾国家对高校领导班子学术条件的基本要求,随意向高校“空降”一些没有任何专业学术背景、根本不懂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地方官员到高校任职。近10年来,随着云南省新建和升格不少的本专科学校,此问题更是变本加厉!例如,现如今在州市的本科学校的校级领导至少七成是地方“空降”的,有的甚至高达九成,校领导开会被师生戏称为“开县长县委书记会”。专科学校更是惨不忍睹!为了需要,甚至违规给高校超配领导!比如滇西某高校,其校级领导职数编制本来是2正7副,现在却配到了2正9副,超配2名。该校11名校级领导中,只有3人是有真正的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的,其余全是低学历、无专业技术职务的地方“空降兵”。云南高校中层干部的优秀人才不少,但得到提拔的机会极少,提到地方当领导的更是凤毛麟角。只有像政策规定必须要给高校配“非党加高职称”或女性领导的,省上才会通过冠冕堂皇的公开招考在高校选几个。反过来,当需要上报新建高校或升格高校的材料时,又允许高校对领导班子的学历、职称等重要信息随心所欲地进行编造,糊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可能教育主管部门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现在社会上尖锐批评高校越来越像在办政府,很多党政机关出现的问题,现在在高校都几乎同样出现,而国家和民众要求的教育质量却是在不断下降,其中的根源,与校级领导班子的配置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个问题的病根不是出自高校,而是出自举办高校的地方党委和组织部门,如果不加以纠正,云南的高等教育必将走向灾难,如果还不断地向全国蔓延,则中国的高等教育必将彻底完蛋!

回复

2011-02-19

朝上有人好做官,要当官先入党,这叫作:“入党做官轮”。

回复

2010-09-27

中国的官场是世界官场最为黑暗的地方!!

回复

2010-08-01

现在不是上面有人好做官,而是上面有人就能做官,至于百姓出身的人,就根本没有希望了。

回复

2010-07-31

当为人民服务与适者生存相抵触时。。。。。

回复

2010-06-08

当干部需先阉割,领导才放心,听话不出事吗!用这些扭曲,变态的阉狗对付老百姓太有才啦!

回复

2010-06-02

爹好啥都好。。。

回复

2010-05-24

我们相信对大多数的DY都是贪污的

回复

2010-05-24

shiye

回复

2010-05-23

爹亲,娘亲,不如上级亲。

回复

2010-05-23

搞来搞去还是官选官,不是民选官。中国的官场,不是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这是由中国的政治体制或政治制度决定的,这是一套陈腐败的东西,因而充满腐败和强权,官员们眼中往往只长官和上级,往往只有私利,没有人民群众和实际情况。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要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一百多年,中国还其本是一百前人治那套,这个国家迟早要出现新的民主变革,建立一个自由的公正的法治的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何人任何党最终都无法阻挡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