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界】瑞典馆“+”

“我喜欢做项目,从头至尾,有始有终,分析、创意、执行,全身心投入一个大项目中。刚开始我做广告设计,但它不够‘大’。对我而言,建筑是为所有人设置的一个大画廊,你需要想更多,不仅为此时此刻着想,而且是一个更长远的大项目。”

瑞典馆占地3000平方米,四四方方,外观很普通,色彩也并不鲜艳。

不过,在这个大方盒子里,建筑师约翰尼斯·图尔(Johannes Tüll)装载了许多用心。“我没有刻意追求中国元素在这个建筑中的运用,在我看来,一座好的建筑,到哪里都是好的,不需要这些地域元素。我们(SWECO建筑事务所)想用自己的方式,反映人、城市与自然的相互交融。”

城市地图“趴”墙上

“城市是人类一个惊人的创造,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复杂机器的诞生,城市变得日渐抽象,它有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市民、自己的社会关系,但是,自然不在这条链接中,城市很拥挤,人们没有太多机会和自然接触,我们想把一切变得不那么抽象。”

瑞典馆由4个立方体钢木结构组成,观众可以通过十字形透明玻璃通道,穿梭于各个建筑物之间。从上而下俯视,十字犹如瑞典国旗的图案。“事实上,国旗是后来的说法,刚开始我们只是画了一个加号,用‘+’做标志,在这个方盒子上面添加元素,进行拆装组合。”

建筑外墙呈现象征城市的网格,“趴”在外墙上带孔眼的钢板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块与块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平铺开来,就是一张艺术化的首都斯德哥尔摩街区地图。“来自瑞典的朋友,或许还能在这张‘地图’上找到他们家的具体位置呢。”

瑞典是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之一,而瑞典馆恰恰传递并表现了这一形象——白色方块代表城市,绿色方块代表自然,两个方块逐步靠近、重叠的地方,产生了中间的“十”字——体现城市与自然的互动。

外墙是城市地图,内墙则是摄影家镜头中瑞典的青山绿水、蓝海极光……瑞典馆以这样的“创意之光”,在建筑外形和展示内容上诠释创新(Innovation)、沟通(Communication)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3个关键词。

瑞典馆设计为3层,高20米,4个建筑物中,包括一个大约1500平方米的展览区域。馆内处处显示出创造力,并强调互动与反思。每位参观者都可以在馆中兴致盎然地体验到瑞典的社会精神、工程技术、文化传统,以及瑞典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创新精神。馆内设有咖啡厅和精品店,在展馆的3楼设有VIP区域以及餐厅。参观者可以品尝瑞典咖啡、观看瑞典电影、聆听瑞典音乐,还可以购买来自瑞典的特色纪念品。

“林”光宝盒

瑞典馆工作向导的服装、鞋履采用H&M的2010春夏浪漫田园系列(Garden Collection),不仅洋溢着自然气息,更重要的是,这系列均采用有机、环保的再生面料制成。

无论在展馆建设还是布展方面,瑞典馆都以“大篇幅”展现其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林木业。

瑞典馆主体4个大型立方体建筑中,有3个是钢筋水泥构件,但入口处的立方体采用瑞典胶合叠层木料撑起钢板外墙,这种材料取材于幼龄树木(这样就无需砍伐成年树木),将木料一层层压制,十分结实且环保。“在瑞典,你会经常见到那些木结构的小洋房,木材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建筑材料,我们希望能把这种欧洲建筑理念带到中国。”

“可持续性”理念一直是瑞典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元素,其场馆的设计也包含了许多“可持续性”的实践,形成环保结构模式的特色。

瑞典馆整体结构可以移动,展馆四周由浅色可循环石砖铺成,可以反射热量且重复使用,石砖下面的松土隐藏着雨水沟、宽带、电线及固定装置。建筑外墙由可重复使用的预制模板制成,钢板采用特殊的浅色热反射油漆,因此降低了馆内制冷的能耗。

室内和室外都使用了优质的低能耗灯光设备,冷却、通风、除湿系统等方面采用最新科技,可根据需要自动调节,所有技术运转(厨房、厕所、电梯、水)都被集中在建筑同一个区域,确保能源的最低损耗。瑞典馆旁边的反射池装有先进的净水系统,分解有机污染,并且无需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