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性机构太多 领导自己都烦了
拆迁办、纠风办、节能办、小汽车竞价拍卖办、生猪办、清欠办、节庆办……在你的身边,这些由党政职能部门设立的机构,频频出现在文件、媒体,和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责任编辑:李梁 马昌博 郭力 实习生 何谦
临时性机构“短期内是有效率的。但是从长期来讲,副作用很大。当一切成为习惯,工作就不是按照法律,而是按领导的批示”
临时性机构比政府职能部门还多
拆迁办、纠风办、节能办、小汽车竞价拍卖办、生猪办、清欠办、节庆办……在你的身边,这些由党政职能部门设立的机构,频频出现在文件、媒体,和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机构大多来头不小——有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有主管领导挂帅;其职能从食品安全、城建拆迁到扫黄打非,几乎无所不包;其威力更不言自明,仅一个拆迁办,能让成片的百姓住房甚至名人祖居灰飞烟灭。
但你可能很少意识到,这些机构只是存在于政府职能部门序列之外的临时性机构,至今没有一部法律认定它们的身份。
在国务院组织法、《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以及各类地方法规里,你都不会找到以“临时机构”命名的类别。
但这不影响它们在各级党政部门普遍存在。在一些地方,临时机构的数量已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数倍。浙江省丽水市一共有162个临时机构。其中,由市长亲任组长或主任的临时机构有9个,常务副市长亲任的有43个,一个副市长亲任的有24个,另一位副市长亲任的有31个……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任进曾在调研中发现,有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王怜花
临时机构处理临时事件,领导加入加强组织协调,事实证明很有用。 多数临时机构,只有虚名,没有日常工作,没有固定办公室,只是关键时候开个会。 临时机构不占编制,怎么会出现人员膨胀的现象? 腐败高发?临时机构只有办公经费,怎么会高发,文章举的腐败例子,关键不在“指挥部”,而在于“工程建设”。 记者要写行政的文章,就到行政机关蹲两天;要写农村的,就到农村蹲两天。走马观花,浮于表面,难免让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