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性机构太多 领导自己都烦了

拆迁办、纠风办、节能办、小汽车竞价拍卖办、生猪办、清欠办、节庆办……在你的身边,这些由党政职能部门设立的机构,频频出现在文件、媒体,和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责任编辑:李梁 马昌博 郭力 实习生 何谦

临时性机构“短期内是有效率的。但是从长期来讲,副作用很大。当一切成为习惯,工作就不是按照法律,而是按领导的批示”

临时性机构比政府职能部门还多

拆迁办、纠风办、节能办、小汽车竞价拍卖办、生猪办、清欠办、节庆办……在你的身边,这些由党政职能部门设立的机构,频频出现在文件、媒体,和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机构大多来头不小——有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有主管领导挂帅;其职能从食品安全、城建拆迁到扫黄打非,几乎无所不包;其威力更不言自明,仅一个拆迁办,能让成片的百姓住房甚至名人祖居灰飞烟灭。

但你可能很少意识到,这些机构只是存在于政府职能部门序列之外的临时性机构,至今没有一部法律认定它们的身份。

在国务院组织法、《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以及各类地方法规里,你都不会找到以“临时机构”命名的类别。

但这不影响它们在各级党政部门普遍存在。在一些地方,临时机构的数量已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数倍。浙江省丽水市一共有162个临时机构。其中,由市长亲任组长或主任的临时机构有9个,常务副市长亲任的有43个,一个副市长亲任的有24个,另一位副市长亲任的有31个……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任进曾在调研中发现,有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2)


回复

2010-05-18

临时机构处理临时事件,领导加入加强组织协调,事实证明很有用。 多数临时机构,只有虚名,没有日常工作,没有固定办公室,只是关键时候开个会。 临时机构不占编制,怎么会出现人员膨胀的现象? 腐败高发?临时机构只有办公经费,怎么会高发,文章举的腐败例子,关键不在“指挥部”,而在于“工程建设”。 记者要写行政的文章,就到行政机关蹲两天;要写农村的,就到农村蹲两天。走马观花,浮于表面,难免让人笑话。

回复

2010-05-13

一个城市都在N个拆迁办,其权力非常强大,组成人员也鱼龙混杂,下边的工作人员办事口气大如天,黑的、红的工作方式交替而行,唯有一个目的就是拆你的房子。湖南长沙市东牌楼征地拆迁,此项目位于蔡锷路旁边,此路旁边多年前有立有一石碑,其上面铭刻:法治之路,意为蔡锷路为法治之路,可为了拆迁,房产局长竟可以出手打人(见《三湘都市报》2010年4月30日A15版)。 由此可见政府的依法行政到底还是挂在口头上的羊肉,卖的却还是狗肉!

回复

2010-05-10

我一直以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自豪,节能工作是真正服务社会,利在千秋的好事,引导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减少碳排放,强制实行建筑节能,让我们的房子更环保,资源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散装水泥和节能灯,扶植新生的新能源产业,这些会为社会省下多少能源资源?没有政策的引导,没有政府的资金奖励和监督执法,企业是不会节能的,开发商盖房子是不会用那些节能环保的高新材料的!仅中央政府一个层面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今年就为500亿元,这还不包括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专项资金,这些都是通过各级节能办发放给企业用来鼓励节能减排的,这些都是有益社会的大实事,竟然有记者说节能办是可有可无的临时性机构,我感到很悲哀,也说明我们节能工作的宣传还远远不够,所以说工作干了还不够,要宣传!

回复

2010-05-10

你好,偶然看到了这篇文章,我是一个县级市的节能办工作人员,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指出,“节能办”在各地都不属于临时性机构,也就是说是编办正式发文成立的,而不是由哪个文件上成立的(这样的应该属临时性机构范畴,如某某领导小组办公室、某某指挥部等),所谓的临时性机构就是协调议事机构,如节能办承担“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这是临时性的,但没有新增人员和编制。事实上,作为政府的节能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具体职能和监管越来越多,涉及到的国家法律法规近10部,部级、省级条列规章办法40多部,这些法律制度都需要去执行和监管,还要指导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是现在节能工作的起步阶段,工作内容很多。现在节能减排指标是国家的约束性指标,政府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也就是说和计划生育一样,完不成任务就要丢官辞职,甚至给予处分。有些地方的节能办为行政编(公务员),有些参公,大部为全额事业管理,但绝不是你要批判的那类临时性、无所事事的机构,而且你所举的其他例子如生猪办、拆迁办好像也不在此列吧,缺了他们有些时候还真不行。请查阅相关资料后,再写评论也不迟。欢迎探讨!

回复

2010-05-10

你好,偶然看到了这篇文章,我是一个县级市的节能办工作人员,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指出,“节能办”在各地都不属于临时性机构,也就是说是编办正式发文成立的,而不是由哪个文件上成立的(这样的应该属临时性机构范畴,如某某领导小组办公室、某某指挥部等),所谓的临时性机构就是协调议事机构,如节能办承担“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这是临时性的,但没有新增人员和编制。事实上,作为政府的节能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具体职能和监管越来越多,涉及到的国家法律法规近10部,部级、省级条列规章办法40多部,这些法律制度都需要去执行和监管,还要指导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是现在节能工作的起步阶段,工作内容很多。现在节能减排指标是国家的约束性指标,政府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也就是说和计划生育一样,完不成任务就要丢官辞职,甚至给予处分。有些地方的节能办为行政编(公务员),有些参公,大部为全额事业管理,但绝不是你要批判的那类临时性、无所事事的机构,而且你所举的其他例子如生猪办、拆迁办好像也不在此列吧,缺了他们有些时候还真不行。请查阅相关资料后,再写评论也不迟。欢迎探讨!

回复

2010-05-10

个人认为对于领导小组办公室之类不必太介意,毕竟只是空顶个名称罢了。关紧的是那些打着监督者的名义运作的运动员,诸如软建办、效能办之类的。

回复

2010-05-10

我看根子在体制,所谓集体领导集体负责制,实际上是集体中每个的人都想领导,每个人都不负责

回复

2010-05-10

这些机构可以多安排些官员的子女嘛,这是为了稳定干部队伍,要是这些领导撂挑子不当官了,我们这些P民会愁得吃不下饭的。

回复

2010-05-10

部门多了官员就多,官员多了权利就有,权利有了腐败也就出现了。

回复

2010-05-09

fox8378评论于2天前 没有这些机构,那些高官的子女、亲戚朋友那处安放? 对他们来讲,确实也是临时性机构,等内部指标下来了,就转正了

回复

2010-05-09

那些都是差屁股纸 用完了就会扔掉的 出事了一撤了之 用处大了去了

betheonly1
回复

betheonly1

2010-05-09

没看出领导很烦嘛,只是觉得会议多而已。可能大部分还觉得这样很清闲呢。

回复

2010-05-09

正式机构还少吗?什么五大班子等等吧都得纳税人养着,还得是高新养廉。

回复

2010-05-08

并使得巴黎成为巴黎成为世界第五座建设地铁的城市。 貌似有语法错误。

回复

2010-05-08

我们的政府办事效率低,态度差。

回复

2010-05-08

请神容易,送神难。

回复

2010-05-08

苦了人民,用的还是纳税人的钱~~~~~

回复

2010-05-0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因此最后本来各司其责,变成了要搞各种办来督办。叠床架屋。爽啊,再把乡下的干部借调上来,乡政府再把乡镇中学的教师借调到政府。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许多人都是从乡村教师钻入基层政权的。一开始都是从借调开始的。

回复

2010-05-08

正常机构 的忙着吧 车补 用完呢

回复

2010-05-08

那些临时机构就像闹着玩似的。它们成立时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不排除有些机构纯粹是为人而设的。没办法,打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旗号,滥用权力,其实和人民一点关系都没有。问题是,人民是否真正能够赋予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