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所欢迎你,除了“外地人”?

北京律协的一道档案令实际限制了没有北京户口的人在北京当律师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赵凌 实习生 林春挺

北京律协的一道档案令实际限制了没有北京户口的人在北京当律师的可能性。是户籍歧视,还是控制京城律师规模,在当前颇有些紧张的律师执业环境之下,这个政策容易被赋予更多意味的理解。

4月7日是北京地区领取2009年法律资格证的第一天。就在同一天,一群北京高校法学院的学生却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维权活动,这些学生沮丧地表示,北京律协年初的一纸通知,关闭了外地学生想要留在北京做律师的大门。

是户籍歧视还是为了控制北京律师规模?北京律协自今年伊始抛出这一新政后一直饱受争议,三个月后抗议的声音达到了高潮。

遭遇存档难关

2010年初,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律协先后发布的两个文件,文件中都新增了一条规定,通过司法考试者如果想在北京做律师,必须到北京市所属人才机构存档,存档后方可在京就业。

根据北京市的人事政策,在市属的人才机构中,外地人无法以个人的名义存档,只能由所在单位集体存档。“新政”出台后,无论是想留京当律师的法科学生,还是想进京执业的外地律师,第一个障碍就是难以找到能够为他们办理集体档案存档的律师事务所。

“两个规定给我们进京执业制造了很大的障碍。”为此事深为苦恼的外地律师陈先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因为律师是自由职业者,流动性很强,很多律所和律师关系松散,所以并不能为律师办理集体存档。

30岁的张晓丽便卡在这一关。张是河北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因为家安在北京,2004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做法律顾问。最近在申请进京执业时,因为找不到肯为她办集体存档的律所,耽搁至今。“对北京的律所来说,调档很麻烦,他们花了人力、时间把你调过来,又怕你把这里当跳板,干几个月就走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