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初三

上海实施的职业学校政策,意味着打工子弟未来的人生出路已提前“被选择”了,只能当“厨师、美容师或服务员”。

责任编辑:沈颖

打工子弟们的心里话是:“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

但现在上海实施的职业学校政策,却意味着打工子弟未来的人生出路已提前“被选择”了,只能当“厨师、美容师或服务员”。

“被选择”的志向

林晓艳,这位曾经的大队长,优秀学生代表,班长,年级第一,在今年下半年不得不进入一所“职业学校”就读,只因为她在上海是“外来打工子弟”身份。她当大学老师的梦想彻底崩塌了,一种揪心的感觉抓住她,不能释然。

户籍制度的坚冰无法打破,不过,上海市从2008年开始开放中职院校给外来人口子女就读。这与河北、海南等地的做法相同。从2009年始,上海市财政为每一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每年数千乃至上万元不等的补贴。

按理说,林晓艳应是这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但拿起招生目录,她惊讶地发现上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都没有。可供挑选的,就是部分所谓的“紧缺专业”——如数控机床、美容美发、酒店服务、餐饮烹饪等几个有限的专业,而空姐、文秘、广告设计、物流、音乐教育,这些热门专业仅限上海生源。

令她无法理解的是,这意味着她未来的人生出路已提前“被选择”了,只能当“厨师、美容师或服务员”,而替她做出选择的人,她从来都没见过长什么样,也没人问过她的感受。

“在上海,只有成绩最差的10%的本地学生才会去读职校。”她的老师说。

正常情况下,林晓艳应该已经读高二了,但她现在仍是上海浦东郊区Z中学初三毕业班的学生。

2000年,8岁的林晓艳离开了老家重庆万县的一个山村——因为与村长家不合,村长拒绝开“计划生育证明”,林晓艳无法在老家的学校就读,于是只能来到上海的父母身边。先是在打工子弟学校就读,在转入公立学校的时候,又留级一年,因为英语跟不上。

小升初考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