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那些不科幻的事——全球发行量最大科幻杂志的非幻想事件

一本影响几代科幻迷的老牌杂志面临灵魂被抽空的遭遇,编辑发表公开信,科幻迷在网上呼应,最终导致杂志社社长被停职。这被认为是中国期刊业绝无仅有的“民间力量”的成功倒阁。

责任编辑:平客 袁蕾 实习生 盛佳婉

中国的科幻文学在它新一轮高潮来临时,曾经历“清除精神污染”的劫难。如今,一本影响几代科幻迷的老牌杂志面临灵魂被抽空的遭遇,编辑发表公开信,科幻迷在网上呼应,最终导致杂志社社长被停职。这被认为是中国期刊业绝无仅有的“民间力量”的成功倒阁。

4月1日,科幻迷在网上过起了自己的“双节”,对他们而言,这一天除了愚人节,还有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四川成都的《科幻世界》一大早召开中层会,宣布暂停杂志社社长李昶的职务。至此,在科幻迷中喧闹了十几天的“《科幻世界》编辑倒阁”事件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科幻迷在网上转发这一消息时,都没忘记强调,“这不是愚人节的恶作剧”。

供职于新华社的科幻作家韩松曾在几天前处理一则与“《科幻世界》编辑倒阁”的英文电讯,当时他在微博客上感叹,“看了半天稿子,不知道怎么向外国人解释清楚为什么科幻是由党委来领导的。”

《科幻世界》隶属于四川省科协,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

“《科幻世界》编辑倒阁”事件始于3月20日,那天,社长李昶出差台湾。而一封直指李昶“瞎指挥”、“外行领导内行”的公开信在网上流传开来,公开信以《科幻世界》全体编辑的名义发出,题目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不到一天功夫,这封公开信就迅速被科幻迷传播,随后波折到科幻领域之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李昶是这本老牌杂志的第四任社长兼总编辑,于2008年底走马上任,上任后推行了一系列“新主张”。公开信列举了李昶的“七宗罪”,其中包括编辑取代作者写小说、杂志封面改为学校广告图片、拒付或拖延稿费、将广告资源出让给私人朋友的广告公司、拒签劳动合同、败坏企业文化和倒卖刊号等。公开信要求“撤销李昶同志在杂志社的一切职务,重新公开选举新领导”。

3月29日,李昶从台湾出差回来了,他召集会议,与《科幻世界》编辑面对面沟通,会上,李昶表示“很遗憾、很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4)


回复

2014-08-30

又一次......哎

lijiabin102
回复

lijiabin102

2014-08-29

《科幻世界》非常好,只是国内写的好的人太少了,每一期里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少了,这个国家越来越没有想象力了,想当年的《地火》,那是多么的震撼啊,现在也只有《三体》还撑得住。

回复

2014-07-17

素质底下的杂种...

2014-07-04

sb杂志

回复

2014-07-04

sb杂志

回复

2014-05-17

因为科幻世界是党办杂志,不是商办的,总编辑是党的人,所以叫倒阁

2013-04-30

这和民间倒阁有什么关系?社长有问题被撤换就是对的啊。 失去灵魂是整个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的事情,一个社长有能力引发这一切?加速罢了。

回复

2013-10-03

吾道不孤

回复

2013-08-25

我也看奇幻,就如同看动画片了,但是我还是坚信科幻,硬科幻还是可以凭我们的努力,去慢慢让它成真的。

2010-04-08

我也读过科幻,唉~~ 现在,改读奇幻了。 读科幻的时候,我还相信,人可以凭着自己的双手,凭着努力,凭着智慧,去创造未来。 而读奇幻的时候,我只会期待不可知力量的拯救。 从科幻到奇幻,在我个人,是信念的溃败。我不知道,在社会而言,它意味着什么。

回复

2013-08-25

远离科幻世界有10年了,处于水深火热的海外生活中,都不知道2010年发生了如此大的事情,幸好科幻世界的编辑们捍卫了它,太感谢了。自己也重新开始关注它

回复

2013-04-30

这和民间倒阁有什么关系?社长有问题被撤换就是对的啊。 失去灵魂是整个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的事情,一个社长有能力引发这一切?加速罢了。

回复

2011-04-29

我爱看科幻,但我发现我在学校中是那么孤独,连男生都不怎么看……

回复

2011-04-27

最后一次看科幻世界 是N年以前的事情了 甚至还尝试着写 如果不是这篇新闻 还想不起来这个杂志额

回复

2011-04-13

真正爱科幻的人都知道,中国科幻的现状是因科幻外的某势力造成的。

回复

2010-11-28

还能够说什么? 我永远支持你 科幻世界 如果我的事业有成 也是因为又你!我们这种人都有种默契

回复

2010-09-08

应该是高中开始看科幻世界,他陪伴了我整个青少年期,现在还是会过一阵就去看一下。出这么大的事情是有先兆的,这两年杂志文章的选材和质量、数量以及封面都有退步,让我早有不好的预感,尤其是奇幻类文章所占比重越来越重!刘慈欣,星河,潘海天的文章越来越少,还有柳文扬柳大公子的辞世,都让我对科幻世界甚至国内科幻小说的未来感到担忧。 怀念当年简洁朴素的封面,怀念张晓雨的插图,怀念封面故事,怀念银河奖征文大赛,怀念刘维嘉时代,怀念阿来时代...... 希望这件事之后,科幻世界能重拾山河(虽然我知道灾后重建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凤凰,快涅磐!

回复

2010-04-29

我从99年就开始看了 吸引我的是刘慈欣的《地火》 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现在还在看 貌似里面的文章近两年很是良莠不齐 译文版倒是没太大变化 这次的事件我今天才听说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科幻世界》不太可能恢复到以前那样生龙活虎的状态了 很多人把科幻同奇幻联系在一起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管外界如何变动 大家以不变应万变吧

回复

2010-04-29

我从99年就开始看了 吸引我的是刘慈欣的《地火》 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现在还在看 貌似里面的文章近两年很是良莠不齐 译文版倒是没太大变化 这次的事件我今天才听说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科幻世界》不太可能恢复到以前那样生龙活虎的状态了 很多人把科幻同奇幻联系在一起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管外界如何变动 大家以不变应万变吧

回复

2010-04-29

我从99年就开始看了 吸引我的是刘慈欣的《地火》 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现在还在看 貌似里面的文章近两年很是良莠不齐 译文版倒是没太大变化 这次的事件我今天才听说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科幻世界》不太可能恢复到以前那样生龙活虎的状态了 很多人把科幻同奇幻联系在一起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管外界如何变动 还是希望大家 以不变应万变吧

回复

2010-04-29

我从99年就开始看了 吸引我的是刘慈欣的《地火》 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现在还在看 貌似里面的文章近两年很是良莠不齐 译文版倒是没太大变化 这次的事件我今天才听说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科幻世界》不太可能恢复到以前那样生龙活虎的状态了 很多人把科幻同奇幻联系在一起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管外界如何变动 还是希望大家 以不变应万变吧

回复

2010-04-16

高中时是个狂热的科幻迷, 然而到了大学真正涉足这一行(物理), 反而对科幻世界产生了反感. 当然一方面是中国的科幻作品文字品质不高, 在这一方面真真不如二流奇幻作家. 另一方面, 在中国科幻作品大部分都给人以山寨的感觉, 与其说是科学, 不如说是伪科学, 民间科学. (比如刘慈欣球状闪电作品里对"宏观电子"的描述 - 刘等人的作品充满了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气息). 即使他们所宣扬的人文关怀, 也给人的感觉是牵强的, 做作的. 与当代社会相隔太远是他们的弱点. (这主要在科幻大作里面有反应, 相反一些科幻小品反而给人非常好的印象) 我希望能够一些专业科学素养一些又有激情的又有人文素养的人来引领中国的科幻事业. 人家都抱怨中国科幻受到的行政迫害大. 确有其事. 但是呢, 在这个个人出版时代, 我们应该做的是靠自己的文字改变行政的约束, 而不应该保有相反的忧虑.

怪袋子
回复

怪袋子

2010-04-13

鲁迅说过,中国之复兴,必自科学小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