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征途:慕尼黑传奇】街头剧里的奥运会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各种艺术、演艺、展览活动,就在奥运场馆周围的露天场地进行,
节目常常是嘲讽、批判的 本报资料图片
1972年奥运会期间,慕尼黑全城也举办了极其丰富的文化活动。一来,体育与文化艺术并置是古代奥运会的传统,也是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的理想;二来,也是慕尼黑为了营造世界性的节日氛围,极力避免像36年前那样,用奥运会“宣传德国”。当年负责奥运文化项目的官员克劳斯·比林格曾经说,“我们可不想让人家说,德国又在炫耀自己了。奥运会的文化节目,只要花得起钱,能做到多国际化就多国际化。”
奥运会专门拨出300万马克,用于文化节目。他们请来了伦敦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日本国立歌舞伎剧院;而原本就在城市文化日程里的诸多国际演出、展览,也都纳入了奥运文化节目的统筹。音乐、戏剧、建筑、时装、文学、电影、考古,文化活动几乎无所不包……
但毕竟,这些文化节目分布城市各处,与奥运会似乎两不相干。奥组委又在奥林匹克公园策划了名为“娱乐大道”的项目,各种艺术、演艺、展览活动,就在奥运场馆周围的露天场地进行。观众和运动员从紧张激烈的赛场出来,可以在这里换一个角度看奥运会——这个角度是置身事外的,甚至常常是嘲讽、批判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目是街头戏剧。来自不同国家的街头剧团、马戏团、实验剧团,选择了古代、现代奥运历史的若干节点,包括未来的某天,用冷眼旁观的态度审视奥运,同样是审视人类本身。
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公园里演出的系列街头剧,主角就是奥运会:
●纽约大篷车街头剧团
导演:玛基塔·金布瑞尔
公元前408年奥运会,第一部
撷取古代奥运会历史当中的片段,展现自由奥运之理想遭遇的社会与政治困境。
该剧拼贴神话传说与历史事件,数个表演区同时进行。以索福克勒斯戏剧《安提戈涅》中的独白、拜伦的诗句和修昔底德的历史描述,串起不同章节,分别表现宙斯的诞生、伯罗奔尼萨战争及进行中的体育竞赛。
●布宜诺斯艾利斯实验剧团
导演:卡洛斯·奥古斯托·费尔南德斯
公元前408年奥运会,第二部“蛤蟆与蛇”
剧情围绕斯巴达一个奴隶家庭的生活、解放和离世展开。在宗教仪式上,祈祷者、献祭品和新生儿,反衬着权势阶层将奴隶生死玩弄于股掌的残酷与怪诞。社会现实挫败了自由的希望。
●巴黎大马戏团
导演:热霍姆·萨瓦易
1896年雅典奥运会
在儿童戏水池里深海潜水、往一个木桶里跳“冰棍儿式”、蜗牛百米赛跑、独臂拳击手、盲人掷铁饼、侏儒撑杆跳——杂耍艺人表演的荒诞体育项目之外,又以滑稽哑剧再现了顾拜旦一生中的若干片段。
体育当中的众生平等是顾拜旦的理想:“重在参与,而非获胜。”巴黎大马戏团却证明了平等在实际当中的匮乏。
●斯德哥尔摩玛里昂奈剧团
导演:麦克·梅施克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
1912年的当权者变成英国传统滑稽木偶剧《潘趣与朱迪》当中的丑角木偶,展现国际体育与政治世界当中的精彩集粹,潘趣在一边冷嘲热讽地点评。
到了傍晚,木偶给举在长杆顶上,在一面银幕前表演,银幕上放映一部1912年的电影当作背景。
●罗马实验剧团
导演:马里奥·里奇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可拆装的纸板上拼贴着那个年代的代表性照片,搭建成形又拆掉,再组成新的内容,不断往复。通过建筑工地般的忙碌场景,吸引过路客驻足观看。
电影剧照、广告招贴、债券;政客、黄牛党、黑帮的照片,刻画出1932年奥运会的时代背景,氛围如同美国式游乐场里的“欢乐屋”。
●东京天井栈敷实验戏剧社
导演:寺山修司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
天井栈敷剧团的表现手段结合日本传统戏剧和现代实验,包括面具、剪影和真人角色表演。摇滚音乐剧《跑啊,米洛斯》描述一位孤独的长跑选手为了信任和友谊,跑了整整两天两夜。
●西柏林混合媒体剧团
导演:弗兰克·布尔克纳
2000年奥运会
奥地利未来学家、作家罗伯特·雍格(著有《未来已经开始》,1952)为这出未来主义的表演撰写了大纲。演出队伍带领着“历史的垃圾车”经停若干“车站”,驶向2000年——1976年奥运会将会发生商标大战;1984年奥运会将全面技术化,运动员将退化成高性能的木偶;1992年奥运会将抵达军事化顶峰;在全世界争先恐后奔向2000年的过程里,极少数理想主义者逃出了时代大潮,剩下的人全都陷入灾难。演出给我们两个选择:是全球大难还是实现奥林匹克式和平?从1972年8月26日到9月2日,作家罗伯特·雍格将在现场与观众展开讨论。
(责任编辑 孟汤 实习生 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