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魁(100318)

责任编辑:史哲

中国式就业矛盾

◆《中国日报》,3月8日,罗杰

【点评者说】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出怎样的悲剧了。批量生产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前者找不到用武之地,后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


回复

2010-04-20

经济增长 到哪去了??

回复

2010-04-17

机器人最好

回复

2010-04-08

我们在学校干了些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是重复无脑的劳动?还是低能的话术,感觉大学了,工作了,人生却更加的彷徨了

回复

2010-04-04

感觉现在的大学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竞争力不断增加学院、扩招学生,而不是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专门人才。大学的最终目标也只能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对增加社会就业作用不大。

回复

2010-04-03

大学里有几个老师是把心思放在教书育人上的, 为了自己的职称,学历,工资在奋斗,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结果会好吗?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上课听讲的时间很少,大多时候都是自学,周围同学多在为自己奋斗,或者颓废,吁,无奈哉~

回复

2010-03-27

反正 我无语的。教育水平太次,也不能怪学生。你看看学生在大学前哪个不是努力用功的?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是块好料子 。可塑性很强。 然后社会产业布局问题也很严重。当初号召说是要转变经济民展模式时说得多好。现在这么多年,有什么转变?压根就没有。教育部门当初是冲着能以教育带动产业升级,结果这个产业升级的话语权压根不在教育部门上,悲剧性导致教育与产业相脱离。你说在学校没好好地学习,或者光顾理论不着实际了,事实上是好多大一新生一进大学门,就迫不及待地谋划人生,定位自己的职业了。他们不可能说是一心埋在理论上的。社会需要的研究型人才数量不多。你看看即使在高校、研究所这种地方,有多少研究人员呢?他们真在潜心研究吗?不是!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早就没了。都去搞生产了,经济了,利益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

回复

2010-03-23

我觉得是高校的教育有问题,干嘛出来的大学生什么都不会。但是他们又都有大学的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