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来颠覆中国应试教育的”——一个没符合中国国情的美国校长

我始终坚持的一点是,将最拔尖的学生集中起来封闭式教学,让其他所有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参加同样的高考,是违背教育初衷的。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盛佳婉

◎我始终坚持的一点是,将最拔尖的学生集中起来封闭式教学,让其他所有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参加同样的高考,是违背教育初衷的。——何道明

这名来自美利坚的洋鬼子已经不怎么“洋”了。除了中文名起得相当地道,普通话说得相当靠谱外,在中国呆了14年的何道明不但娶了个中国太太,生了个中美合作的宝宝,还在中国两所知名中学北大附中、深圳中学先后担任过八年副校长。

媒体对他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他所接受的美利坚教育与他所执掌的中国应试教育之比较心得,彼时,中国女婿何道明却开始反复强调他“客人”兼“打工”之双重身份。“我是来工作,不是来颠覆中国应试教育的。”他说。

N年前他就学会了“以退为进”,因为总有一些中国同事对他过于“花哨”的想法提出抗议,“你是美国人,你的这套不符合中国国情。”

所幸,何道明得到“老板”王峥的大力支持。这位刚从深圳中学卸任,重返北大附中的知名校长,在深中推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


回复

2012-07-10

赞同

2010-03-19

唉!看来中国的希望只能建立在“腐朽的资本主义”基础之上了。

回复

2010-03-20

美国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美国的考试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中国呢,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5岁),语文课上学会的第一句话便是“我爱中国,我爱人民”。音乐课上的歌曲通常也是带有某种色彩的。有人会说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要从娃娃做起。中国的教育到底是为了嘛?中国的考试到底为了嘛?中国学生的学习为了嘛?

回复

2010-03-19

我很赞同“学生在天分、能力上的区别肯定是有,但获得的资源与发展机会应该是公平且充沛的”这句话。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均,造成的不仅是办学条件的优与差之分,更是梦想能力的高与低的区别。重点学校的许多孩子可能早在小学就通过丰富的资源认识到天外有天,这有利于他们高远目标的树立,而普通中学的大部分孩子的目标只是所谓过富裕的日子。踏实是踏实,可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对于家长而言,他们的孩子是唯一的宝。可国家要从全局出发,只培养一小部分拔尖的人,可能短时间内会有回报。可从长远的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应把更多的资源应用于普通到不能普通的学校

回复

2010-03-19

KK

回复

2010-03-19

唉!看来中国的希望只能建立在“腐朽的资本主义”基础之上了。

回复

2010-03-19

正腐把所有进入那个圈子的人都改造成了流氓,还能指望他们做出什么善事?

回复

2010-03-19

温文尔雅,很有中国味

回复

2010-03-19

毕竟,不管是来自于哪个国家的教育者,都应达成这么一个共识:学生在天分、能力上的区别肯定是有,但获得的资源与发展机会应该是公平且充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