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蚊帐里的蚊子,就可以睡得好”——中英校长对话教育改革

尽管从现实迈向未来学校还有艰巨的行程,但全球教育改革的步伐已经启动。从2007年起,中英校际连线每年把100名英国的中小学校长送到中国交流考察,而中国教育部也计划把1万名校长送到海外培训。“世界学校”不再是纸上的大概念。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盛佳婉

“把蚊帐里面的一只蚊子打死了,可以让你睡得非常好,小小的改变,可以带来大大的效果。”英国文化协会学校领导力高级顾问安·柏吉斯女士说。

她是在广州出席3月9日到10日“2010中英学校领导力战略对话”时说这番话的。这次对话的主题是“构建未来学校”,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英校际连线项目,12年来已拓展到各大洲。这个项目通过共建课程、校际交流来培养“未来世界公民”。

柏吉斯表达了参加对话的350位中国和英国校长和教育专家的共同感受:面对庞大的“教育改革”宏大命题,其实只需要找到一个小小的“抓手”就会见效。他们就是互相寻找和触摸“抓手”的。

“教育改革&r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0-03-23

唉,这位仁兄不了解情况啊。是该换蚊帐

回复

2010-03-20

别说考察,就是送出去留学,都学不到东西!

回复

2010-03-20

我一直很讨厌拿中国跟美国、英国做什么比较。但看到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如此关心教育还是譲我有些触动,但愿也能触动一下我国的领导人。 文章的最后一句譲我大吃一惊“中国教育部计划把1万名校长送到海外培训”,这又在浪费挥霍纳税人的钱财,国家现有的方针政策不变的话,“海外培训”有意义吗?

回复

2010-03-19

教育的功利化,使得教师和家长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的成长,把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教育改革就是打倒名校和名师,在成人和未成年人之间设置一个隔离带,借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教师和家长都关注学习的时候,政府应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课外活动上来,确保每个学生一天有一小时锻炼和娱乐。

回复

2010-03-19

教育只有考虑受教育者的成长,才能容纳人文关怀。而我们却是把一代代孩子变成权力的牺牲品,党国需要你怎么样,学校就怎么摧残。我们总能理直气壮地要求老百姓为官僚去牺牲,却从不考虑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幸福。

回复

2010-03-19

正腐把所有进入那个圈子的人都改造成了流氓,还能指望他们做出什么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