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周

是否该继续提“让一部分人先富”

◆“一不小心就喝下成功学这碗毒药” 

《中国青年报》8月17日,作者:刘培
  成功学泛滥,成功学大师满天飞,众多人迷失在多种提升课程和短期培训班里,成功学培训形成产业蔚为大观。当全民成功变成狂热风潮,成功上升为人人趋之若鹜的主流价值观,成功学就是一粒毒药,而信奉成功学的人就沦为牺牲品。
  集体体制的退潮,在给人们带来身份自由的同时,孤独、恐惧和缺乏安全感也随之而生。一切都要靠自己,让自由甚至转化成一种致命的恐惧——原本依靠父母的青年一旦独立走进社会,经济压力常不堪忍受;原来被国企全面“包养”的工人,一旦再就业,就感到了个体力量的渺小……这些无依无靠的人,很容易倾向选择一个能让自己成功的“精神导师”,来缓解孤独、恐惧和压力。那些好为人师者乘虚而入,把自己装扮成上帝来拯救这些“逃避自由”的人。
  然而,成功大师们带给人们的只是人类世界已知的公理,它虚构了一个炫目的前景诱惑人们,却并不能提供切实有效的成功途径,只能通过“过度开发”和抽空人的内在精神,来维持表面上的坚挺。这时候,一个“心理症候群”形成了:这些人变得渴望服从,渴望成功学带来的幻觉,他们彻底沦为“被掏空的人”,不再具有批判思考的能力,不再具有独立的内在精神,像一群木偶一样,以统一的模式被牵引着走向虚无的远方天堂。
  在没有成功学的时候,不成功也能够幸福;自从成功学成功地蛊惑人们以后,却既不能成功也不能幸福了。
    【点评者说】当“成功”(并且一切都折换成物质享受)上升为绝对真理、成为人人趋之若鹜的主流价值观,“成功学”确实就是一粒毒药,而信奉“成功学”的人就沦为物欲的牺牲品。这是后政治化时代的另一种中国悲剧。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归属感没有精神家园?他们除了追求“先富起来”还能从哪里找到快乐?如果这些追问一时找不到答案,至少,在今天的舆论环境中,再也没有必要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吧?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中美塌桥之别:中国有火箭调查速度无真正调查者”

《中国经济时报》8月17日,作者:徐迅雷
    中国塌桥,美国也塌桥;中国要调查原因,美国也调查原因;中国用的是火箭速度,美国用的是蜗牛速度。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桥梁发生结构性坍塌。调查人员说,了解坍塌可能需要18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在动用直升机、高分辨率摄像器材、激光导引探测设备、计算机成像技术等等高科技辅助之下。
    相比美国同行,中国却高效得多。九江大桥被撞,6月19日,从全国各地抽调10位专家组成技术安全鉴定组,第二天就正式公布了鉴定结果:九江大桥设计和质量均没问题。评论家时寒冰对此有一句妙语:“我们的专家用肉眼——这种天然的低成本、无污染的绿色工具,完成了鉴定的全过程。”
    没有人能鉴定专家鉴定是否造假。不过,官员能够方便操控专家,这才是真正可怕的问题。公共安全事故,涉及地方政府官员的形象,所以通常情况下当地官员对于“出事”的第一反应是“瞒住”,实在瞒不住,那也努力缩小坏影响,将“坏事”变成“好事”。官员利用专家、借专家之口为自己开脱责任,就是把“坏事”变成“好事”的重要管道。有了专家鉴定作挡箭牌,官员自己就能够关起门来“沾沾自喜”了。技术层面的专家与责任层面的官员如果结成“亚腐败共同体”,那么,各种事故就不可能真正找到原因,悲惨经历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教训,今后类似的事故就可能一再出现。
    【点评者说】这种比较太书生气,事实是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只问:出了事故,人家的官员可能亲自动手或让警察、“联防队员”打记者吗?

 

正常的社会应有让谣言成为笑料的自信

◆“如何界定谣言的边界”

《经济观察报》8月20日,作者:孙立平
    谣言之所以成为一个敏感问题,也许在于缺少一种正常的舆论生态。权力神秘化运作导致的信息匮乏,信息来源单一导致对信息进行比较的困难,权威性信息公信力的下降,这些都在损害着正常的舆论生态,从而使得谣言具有杀伤力。有人主张要实名制,这完全是一种倒因为果的做法。人们为什么喜欢用匿名来发表意见?一个基本原因,是用真名发表意见的条件还很差。但当许多意见或消息的传播都使用匿名的时候,匿名不负责任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实行实名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相反,如果人们可以较为自由地用实名发表意见或传播消息,人们就会更多地选择实名,假如有人突然用匿名发布消息,引来的只能是怀疑,即使传播的是很有危害性的谣言,其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甚至只能成为社会的笑料。
    【点评者说】孙先生在文中说,“当社会取缔了不完全真实舆论的时候,往往也就取缔了舆论本身”,这句话当成为警世名言。比方说,一个小孩或弱女子,心生恐惧或感觉被忽视,会以不无夸张的哭叫引人关心,你该以表达失真、破坏家庭和谐的罪名将他(她)关起来或揍一顿吗?这自然是男权家长制社会的比喻,似也符合“国情”。

 

虽为匹夫,“守土”有责

◆“查地三问”

东方网8月22日,作者:朽木  
    对全国土地调查,我还忍不住要发三问。
  一问:真想查清吗?问的是各地领导。《瞭望新闻周刊》最近载文说,土地数字关乎政绩,不少地方领导利用职权干预土地调查统计数据;有的地方有不少未批而用的违法用地,为了躲避查处和缴纳税费,也一直隐瞒不报;还有大量违法用地未能及时彻底处理。一些地方官员,根本就不想普查出一个符合实际、不含水分、不打埋伏、丁是丁卯是卯的真实数字来。
    二问:查得清楚吗?由于上述原因,也许,还应加上一些地方各级领导利用土地谋一地之私、一个部门之私、一己之私的愿望,他们压根儿就不会让这查个水落石出。那些超标准建楼,许多地方政府都是急先锋。想靠这些人去把土地的情况弄清楚,无异于与虎谋皮。
  三问:查清了又如何?这土地就能管好用好了吗?且不说查的过程中设障碍、打埋伏,就是查出了底数,一些当权者仍然有办法。这是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结论。因此有百姓曰:有时候,他不清楚你有多少地,他反而无从下口!这真是绝顶的辛酸之论。
    【点评者说】“土地”问题是中国当前的重大症结之一,本文问得好。最近不断看到新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徐绍史在讲狠话,说要严厉打击惩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但这样的狠话此前也有人讲过,希望这次真的能有作用。至于老百姓,恐怕也只能如作者所说,站在圈外“拭目以待”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