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平等:以社会改革为旗帜突破发展瓶颈
新城市建设,扭转畸形的城市化不少人对中小城镇的户籍松动犹可接受,但对大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却有莫名恐惧。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恰恰首先是在大中城市
责任编辑:戴志勇
中 国改革的第一阶段是以经济改革带动整体改革。经济改革以经济自由为旗帜,打破了中国人的人身依附。中国人自由择业和创造力的迸发,通过市场经济实现了效率 释放和物质财富的喷涌。但也留下了城乡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产业和基础劳动者素质都难以提升的遗产,从而严重阻 碍了现代化继续发展。
这 样就到了要以社会改革带动整体改革,突破发展瓶颈的时代。社会改革以公民权利的平等为旗帜,其主攻方向是打破对农民的身份歧视,在财产、权力、关系和名望 等资源分配很不均等的市场经济中,提供和保障国民及其后代参与竞争的机会平等,实现公民在从业、迁移、教育、医疗、居住和社会保障的权利均等化,实现效率 与公平、劳动与资本、公众与权力之间的制衡,通过从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到政治改革的接力,在本世纪中叶最终完成中国的现代化转型。
(向春/图)
之一:新城市建设,扭转畸形的城市化
不少人对中小城镇的户籍松动犹可接受,但对大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却有莫名恐惧。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恰恰首先是在大中城市
社会改革第一个内容,是新城市建设。
大城市?中小城镇?
新城市建设首先是科学的战略规划布局,解决在资源、环境的制约下城市在哪里建和怎么建的问题。
仅靠顽强地限制大城市人口,随意地发展法治和管理都更松弛的中小城镇,没有科学测算和规划,没有产业和就业的相应转移,可能造成更大规模的圈地扩 张、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因此,做好二三十年内安置中国75%以上人口的城市化规划布局,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这已超出了市场本身能够配置资源的领域。对于 资源环境好,规划发展的城市和集镇,要有土地、人口、产业和财政政策的全面倾斜,对不需扩大乃至要收缩取消的城市和集镇,要有严格限制性的政策措施。而不 能像现在这样,一面把新产业、新建项目和财政资源集中配置在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一面泛泛地说大力发展中小城镇;一面严格控制大都市的市民人口,一面大举扩 张其规模面积,形成严重错位和脱节。
科学规划的核心是,全面考虑住房、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满足全部就业和常住人口基本需求服务。这才是中国今后几十年最强大和最可持续的投资与消费需求。
分步改革户籍制度
新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户籍制度的全面改革。不错,户籍本身并不是要害,关键是隐藏于其后的住房、保险、教育、医疗等福利制度。但是,户籍与这些福 利制度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户籍管理制度,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制度的核心。没有户籍制度的壁垒,其他所有对外来人口歧视性的福利安 排就失去了区分对待的前提。正因如此,下决心分步取消对外来人口的公民歧视,当然是新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今后区域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由于户籍制度牵一发动全身,直接关系城乡两头亿万人的利益,是中国城市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一是要转观念。现在不少人对中小城镇的户籍松动犹可接受,但对大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却有莫名恐惧。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恰恰首先是在大中城市。有自由 迁徙权的国家是绝大多数,并没导致所有人都跑进大城市去。大、中、小城市和乡镇协调有序发展的国家比比皆是。只要不将经济、政治、文化乃至体育资源统统集 中向个别大都市配置,改善城际和城乡间的交通条件,允许城里人下乡置业,人们自然的选择并不必然都是大都市,市场和就业本身会发生调节作用。
二是要开城门。现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城门也开了一个缝,给少数购房投资者和政府认可的各类精英进来,但这是不应有的公民歧视。可以借鉴国家间移民的相 关制度安排,以满足一定年限的合法就业作为移民入籍的主要尺度。如果是本地人口不能或不愿承担的工作,外来移民合法地承担了,就没理由歧视其入籍。
三是要削城墙。城市户籍的真正含金量,是其背后的各项福利制度安排。在一步拆除户籍藩篱条件还不具备时,分步拉齐本地和外地人之间这些单项福利待 遇,有助于户籍壁垒的最后拆除。近年来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现在最急迫的,是外来工子女平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