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圆桌】低碳经济:刚刚上路,困难重重

低碳经济的发展,无疑短期会给高速驰骋的中国经济戴上桎梏,然而,过于保守,政府又怕错失了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革新的机会。

责任编辑:曹海东 朱红军 实习生 郭海燕

■“实施低碳经济最大的一块就是替代掉我们原来最廉价的能源,然而当涉及到这部分时,所谓的低碳,也就不过成了花拳绣腿”

■“新能源技术的背后一定是政府清晰的战略选择,技术革命就是要改变利益格局,政府需要进行调控”

■“如何围绕价格,形成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机制,显得更为紧迫”发自北京 准备好了吗?中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正可借用小沈阳的一句开场白。直至目前,这个答案在众多学者脑海中始终是一个问号。

低碳经济的发展,无疑短期会给高速驰骋的中国经济戴上桎梏,然而,过于保守,政府又怕错失了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革新的机会。

如何界定模糊的“低碳经济”,如何评价过去几年内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如何为这艘即将启程的航船披荆斩棘,本周,南方周末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陈津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能源专家韩晓平、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黄杰夫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大源,就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财税政策、能源政策、金融以及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南方周末“低碳经济”成为两会热点,但很多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在你们看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