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电视改革年?

中央电视台是集国家电视台、商业电视台、公共电视台三位一体,所以它的改革和变化,都会遇到三个定位之间的必然冲突。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王华 李颖 许斯佳 盛佳婉

中央电视台是集国家电视台、商业电视台、公共电视台三位一体,所以它的改革和变化,都会遇到三个定位之间的必然冲突。

“朝闻天下”主持人长啸和胡蝶与栏目组人员做播出前准备 图/CCTV新闻中心

苗棣

夏骏

刘春

陈晓卿

 

●地点:北京四川会馆

●时间:1月31日

●嘉宾:

苗棣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电视制作人

刘春 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

陈晓卿 中央电视台导演

央视改革引人注目

苗棣:新闻改革关键是内容,如果内容不改,形式上怎么改也都那么回事。作为一个新闻媒体,电视在中国社会扮演的角色,起到新闻监督的作用,非常有限。你的新闻不快,又不深,光玩形式,女孩儿漂亮了,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刘春:跟报纸和互联网比起来,中国电视的改革基本上还没起步。新闻频道的改革实质上是一次回归,在上世纪90年代,央视的新闻中心发挥了很大作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的改革有四点:第一个是形式上;第二个在信息量和传播速度上;第三个是言论上,比如《新闻1+1》类的节目;第四个是舆论监督的力度,比起过去几年要好。

央视这种改革最后肯定会遇到阻力,这种阻力与中央电视台定位有关。中央电视台是集国家电视台、商业电视台、公共电视台三位一体,所以它的改革和变化,都会遇到三个定位之间的必然冲突。

陈晓卿:央视这一轮的新闻改革的确引人注目。但我个人认为和之前的还是略有不同,以前是我要改革,我来告诉你一些新闻,突出其他媒体不具备的影像和速度优势,这是主动的。现在是我努力换姿势多告诉你一些新闻,让你来关注我,这个姿态可能和以前不一样,有巨大的收视份额的焦虑,想通过增加新闻得到观众的认可。

另外的一个现象是可喜的:央视的专业频道的收视率在不断上升。比如社会与法频道收视份额已经超过1.67了,这是历史新高。而完全没有电视剧的央视十套的收视率也已经到了1.16,这个历史性的高度更有内涵,它说明严肃类的人文社科节目是有市场有观众的。

夏骏:我感觉央视这次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管理方式和形式包装这块儿,它们的形式包装更多的是学港台和海外。其实即使是它的形式改变力度还可以更大一点,包括同一画面的多元信息量和多视窗等这些呈现都还不够。这么大的国家,同时发生的大新闻可能有几个,完全可以在同一屏幕空间出现几个直播并立的格局。

关心机制问题是中国特色

刘春:你看互联网都是企业,你从来不关心互联网是什么机制。但是你提起央视还是湖南卫视,你都会关心体制和机制。

我举个例子,美国之音实际上是美国的国家媒体,国家媒体有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不会要求它的信息有多快,信息量有多大,主要是传递政府声音。公共电视台有公共电视台的追求,比如BBC和NHK,包括PDS,强调艺术性、强调标杆作用,传达社会立场和声音。商业电视台有商业电视台的要求,就是商业利益为王,什么火播什么节目。定位和体制问题不解决,电视台没有清晰的定位,想做得好,很难。

苗棣:所以现在大部分电视台台长都比较明白:你可以干一百件好事,但不能在政治上出问题。犯了错误,你前面那些功都没用,功不抵过。所以对电视台台长们来讲,可能最大的考虑就是不犯错误,这个比任何事都重要。

刘春:前不久人大的老师采访我,主要问凤凰的什么机制。我就跟他讲,关心机制问题是中国特色,或者说是非市场状态下的特色。这就是过去我们国有企业经常去参观的原因,在一个充分市场条件下,谁关心一个企业的机制啊。比如你对餐饮比较有研究,你关心俏江南的机制吗?它做饭是什么流程?你关心海底捞的流程吗?我觉得机制问题是一个完全非市场的东西。

制播分离是个伪命题

苗棣:上海文广正在进行中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