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游牧在艺术史中 中国当代艺术藏家管艺
通过自己的话语权力、生活规格和品味导向
来向世人展示一种对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构建
以及对自身当代性的自信
解读中国真正具有当代性的生活质感
管艺也是可以被当作范本的
管艺站在黄永大型装置作品《双饵》前,其后是侯翰如策划的《广东快车》展览的部分装置作品。飞机轮胎则是黄永的大型装置作品《蝙蝠计划》一部分。 图/王旭华
黄永大型装置作品《嗡嘛呢叭咪》,位于左后方的是颜磊作品《彩圈》,右后方的假山般作品是郑国谷与阳江小组共同创作的《书法瀑布》。 图/王旭华
禁止掉头”的交通指示牌,自管艺参观完1989美术大展后,便被挂在床头,警示自己的观念不能回头,也预示了自己的艺术收藏生涯的不可撤销。 图/王旭华
各国艺术爱好者络绎不绝地来到管艺当代艺术文献馆参观。近处棋盘是陈劭雄作品《花样反恐》,墙上挂着许多影像作品,于中部的是顾德新作品,靠右的是郑国谷的《阳江青年的越轨行为》。 图/王旭华
通过自己的话语权力、生活规格和品味导向
来向世人展示一种对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构建
以及对自身当代性的自信
解读中国真正具有当代性的生活质感
管艺也是可以被当作范本的
2006年4月20日胡主席访问美国当天,《纽约时报》刊登了管艺及其美术馆作品的近整版照片,他们说这是中国的一个非常正面的当代形象。2008年底,美国一本重要的艺术杂志ART+AUCTION评选“世界艺术权威人士Top10”,名列榜首的,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艺。对这样的名头,管艺见惯不怪。在中国当代艺术屡屡创出世界拍卖纪录的前几年,其照片、影像和专访记录早就频繁出现在国内外任何一家份量十足的媒体上。他却一直在代表十几亿中国人面对世界呼喊出国际视野化意识形态。
找到管艺并不难,全国几乎每个和当代艺术有关搞艺术、写艺术、拍卖艺术、销售艺术的个人和机构都有他手机号。过去,哪里有重要艺术展览和拍卖,管艺便会出现。后来,他出现在哪里,哪里便是重要艺术展览和拍卖。现在,只要出现在他身边,便会成为重要。北京东郊宋庄,他有一处领地,藏匿着十多年收集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
为什么是管艺?
管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曾与同代艺术家一样,拥有纯真的文化理想。上世纪80年代,他也是个先锋艺术实践者。“89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的Logo——“禁止掉头”标志牌,曾被他悬在床头。1993年开始经商。不过,其个人价值观与对艺术狂热痴迷的情怀,决定了他终会回到艺术界。其实,外界对其从商经历和家族背景充满好奇,但是他却极少提及这方面话题。
从商界重返艺术圈不久,自2000年起,管艺就把艺术收藏疆域限定在中国当代艺术。2001年“管艺当代艺术文献馆”正式创建,他的收藏被西方人认为是“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最佳途径”。2002年,管艺收藏第一件装置作品是黄永作品“世界工厂”——占地260平方米用钢筋制作的中国地图。在此之前,私人收藏大型装置前无古人。2003-2005年,他系统收藏了黄永从1985年到2005年期间各个时期的重要节点作品,包括《乔治五世的恶梦》、《沙的银行或银行的沙》及《四轮大转盘》等共16件作品。自此,他成了黄永重要作品世界范围内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收藏家。除了黄永,蔡国强、顾德新、吴山专、张培力、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刘炜、王兴伟、徐震、周铁海、颜磊、郑国谷等人的作品,都在其藏品清单之列。管艺说自己担起了一个重责——研究和收藏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节点意义的作品。
在接受杨澜采访时,他被问到:为什么是你?“为什么是我?我也这样问自己。中国当代艺术作为先进文化获得来自本民族的文化认知和肯定是最重要的。”不过,市场价格炒高对一些年轻艺术家创作心态影响,以及由此造成对严肃收藏影响,令人忧心。管艺虽然对此轻描淡写,但也掩饰不住遗憾:“这个圈子里可爱的人越来越少。” “我权且相信艺术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有幸把生命实践的最后几十年在这里浪费掉。”
私人美术馆的教育意义
宋庄尽管以“艺术”为姓闻名遐迩,但坦诚说这里仍然像一片普通村落荒地。如果不是诸多具有观念感的艺术馆和工作室LOGO昭示了这里和艺术关联,你不会将这里和风雅做任何联想。经过一个兜售拙劣行画作坊的路口,便看到一个孤立建筑体,那就是管艺当代艺术文献馆——近1000平方米的粗略院落,像海市蜃楼般插在这块荒地上,这个由车间仓库改建的、在宋庄村民眼中和来此“避世”的其他艺术家聚落没有两样。
院门前赫然伫立着带有明显革命意义的王广义雕塑《唯物主义者》,一柄机翼残落在沙砾路上,那是旅法先锋艺术人物黄永作品《蝙蝠计划-右翼》对当代艺术“嗜血”的人,立刻会感觉到这个空间不寻常——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节点意义的作品。走进艺术馆内,一条庞大的“鱼”和一杆“转经筒”处在最重要位置。在这里,装置是绝对主角。展厅后边中庭别有洞天,一棵大树和一个小小对话空间。管艺不仅把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个人爱好,也力图在收藏的同时建立一部完整“中国当代艺术史”。
非常有趣的一幕无需导演就上演了:管艺试图和一个参观展览的摄影师交流摄影,因为这是他初入艺术领域时曾经小试牛刀的专业,但是对方似乎并不关心他提及的话题,而是反问他,“您喜欢收藏‘大’作品对吗?”管艺收起了对话姿态,“我收藏作品并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它重要。”继而又有一个观众问道,“这里摆的自行车是你自用还是一个藏品?”稍长一些沉默,管艺说,“当然是藏品——这是王鲁炎作品《W自行车》。我不会把我日用品摆在这里!”这一幕具有很强寓意,不过这样的场景在他经历中常常上演,令他有时不得不显得有些好斗。他试图解决这种对立。他计划在以后的时间里做一些对公众进行快速补课东西方当代艺术史的工作——怎样使当代艺术品更广泛更密切进入公共空间?可否做一个没有围墙和边界的美术馆?国家大剧院水中建筑设计是否可与黄永的“鱼”和王兴伟的“大海”形成对应?在机场寻找登机口漫长的行走中,能否增加有意思的摄影作品和互动影像?
管艺说,“当代艺术收藏领域最大问题,在于藏家对当代艺术文化价值存在疑惑,因为在中国,从传统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美育教育历程。”
质感男人的游牧野心
不知怎么谈到了哈雷摩托车,管艺非常兴奋。他认为哈雷摩托只有在美国西海岸海边或者欧洲乡间道路上才玩得起来——似乎很在行。但凡有些极限味道又有复古感觉的东西,都是他的嗜好,就像他喜欢JAGUAR的英伦味道一样。对于新的体验他也充满了好奇的愿望,像2006年春天,MASS MoCA的馆长Joseph教他开飞机,他也体验了一次空中驾驭的惊险和刺激,他在天空盘旋了半个小时。除了对艺术热爱,他也在寻求一个让自己年轻、保持旺盛激情的办法。
他的格言是:通过自己的话语权力、生活规格和品味导向,来向世人展示一种对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构建,以及对自身当代性的自信。其实,抛开那些完全无知甚至不想去求知的终极误解,解读中国真正具有当代性的生活质感,管艺也是可以被当作范本的。
在诸多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中,管艺让外界看到的是一个具有中国当代质感的形象:他喜欢将ARMANI、DOLCE & GABBANA等大牌服饰和一些年轻化品牌进行混搭后,产生看似干练、带有激情感、飘然物外又略带凛然的味道;他喜好像一个游历各国的美食家一样,细细品尝各种诸如西班牙黑脚火腿和佛罗伦萨小牛肉的不同之处,以及各家米其林星级餐厅对味蕾的撩拨;他定期从红酒商那里购买红酒并像小学生一样谦虚于学习品鉴和收藏
与管艺相觑而谈,你会觉得面前坐着一个类似执照律师或者医生一样的专业人士,他表达准确、锋利,还很有逻辑。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评论家笔下的段落, 同时他精通具有诗意的表达方式。除了 “阿Q剪了辫子”、“相对尊重艺术史史实”等慷慨激昂略有火药味的描述,“激情、年轻、游牧”等略带抒情的字眼也出现在他句子里。当他像一个诗人那样花费很长停顿来组织句子时,你知道他在探索一种新表达。
相对于志向和藏品,其生活规格和对品味的坚守,似乎只是一种象征而已。当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热钱的炒作或贬抑、商业地产的追捧或利用以及奢侈品牌的追随或附庸之中随波逐流时,我们幸运地看到,还有这样一个人,对自己国家一段重要文化历史,冷静地审视和悉心地看护。
目前,管艺结束了在中国艺术领域的十年“游牧”,未来十年开始世界“文化游牧”。他现在的关键词是“改变、新生、重新出发”。他要从中国出发,证明“我是谁”,并将真正的国际性引入中国。
管艺,1966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八十年代“文化乌托邦”时期痴迷于艺术并受之影响深刻。1993年开始经商,2001年创建“管艺当代艺术文献馆”。其收藏专注于自己的线索,和探索人生的意义。2005年6月,他受邀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言;2006年4月,在意大利米兰艺术博览会上做中国当代艺术的发言;2007年9月,香港苏富比邀请他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和收藏的讲座;2008年12月,入选“POWER 2008”世界艺术权威人士前十名。曾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周刊》、日本《朝日新闻》、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等西方主流媒体采访报道,英国BBC电视台曾两次为拍摄其纪录片。
左:各国艺术爱好者络绎不绝地来到管艺当代艺术文献馆参观。近处棋盘是陈劭雄作品《花样反恐》,墙上挂着许多影像作品,于中部的是顾德新作品,靠右的是郑国谷的《阳江青年的越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