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角力 中央5道金牌 地方继续救市

34天内5道连环金牌,中央政府前所未有地紧凑出手调控房价,但地方政府也纷纷出招延续“救市”逻辑。在中央与地方的政策博弈下,楼市进入一个古怪时期,买的不愿买,卖的不肯卖。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34天内5道连环金牌,中央政府前所未有地紧凑出手调控房价,但地方政府也纷纷出招延续“救市”逻辑。

在中央与地方的政策博弈下,楼市进入一个古怪时期,买的不愿买,卖的不肯卖。

中央重提地方政府负责制,能否改变房价暴涨的地方肌理,帮助中国走出六年来楼市调控的循环周期?

第五次!34天内,中央已经连出5拳调控楼市。

1月10日,新政又出,空前全面,涵盖增加供给、抑制投机、信息透明、防控热钱、地方政府问责等房地产市场的方方面面,称为“国11条”。

自有地产调控历史以来,这是头一次如此连环紧凑的出手。

但甚至连一些业内人士都没有了太多关心的热情。北京万年基业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黄玺庆直到第二天,才从采访的记者口中得知,临时让记者一条条念给他听。

古怪的市场

买的人不愿买,觉得房价会下跌;卖的人不肯卖,认为房价会上涨

经过这一个月的连续释放调控信号,楼市成交量进入冰冻期,杭州新年第一周成交量从去年日均200套骤降到不到50套;南京元旦三天,只成交了7套。

这六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政策调控周期。往往在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次年两会,调控力度达到顶峰,之后进入政策效果观察期,然后市场重新活跃,再重新调控。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这个周期有所改变。“这一次跟2005年新老国八条调控很相似,当时的结果是房价依然上涨。如果不从深层次找原因,高地价、高房价问题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中原地产华北区总裁李文杰在接受新浪采访时表示,“目前看来是个框架的指导意见,没有特别之处,要看相关部门尤其是银行的具体措施。”

连环调控之下,楼市陷入一个古怪的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尹利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1)


回复

2010-01-20

我听说杭州的农民轮到拆迁会得到一笔可观的赔偿,一般拆迁后肯定比原来的生活情况好的多。 所以杭州人基本都有个小资生活的。你说宜不宜居??来杭州打工的那就政府也帮不了你了。

回复

2010-01-17

政府调控房价10年,房价涨了10年。 哈哈

回复

2010-01-16

楼市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土地财政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推动城市化的两条腿,楼市垮了,土地财政没了,基础设施建设没了,地方政府手中的资源也就没了,与之相应的那些既得利益也就没了,所以地方政府拼死也要跟中央角力。

回复

2010-01-16

其次,既得利益集团由中央各部委和中央国企与各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组成。其中,一方面,央企以其政治特权、垄断特权与金融特权获取政治租金,而这些特权由中央各部委的强大的行政权力为依托,对民众阶层生产的经济价值进行有利于自身集团利益的收入再分配活动。其方式有三种:A 免费或低成本使用国有资源,如土地、矿产等;B 利用行政权力阻碍非国有经济的竞争,形成事实的垄断,制定垄断产品价格,获取垄断租金;C 以行政权力保证低成本的强大的融资能力。如大国有银行体制和管制利率保证其低成本获取银行贷款,资本市场特权保证其低成本的直接融资能力等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以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为契机,利用其相当程度的地方经济发展自主权和国有土地制度,通过土地财政模式获取收益。其具体方式有两种:A 掌控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供应,收取高额土地出让金和各类型房地产开发的税收(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居民房地产等),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地方经济发展,获得政治升迁,获取政治收益;B 在政府掌控的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合法(职务消费等控制权收益)或者非法(贪污腐败等)的方式获取经济利益,从而实现利于其自身的收入再分配活动。

回复

2010-01-16

我们家孩子打人了,人家打人找上门,我们怎么办。估计很多人都明白,也就是吓唬吓唬自家孩子,哪个真心舍得打呢。中央政府是爹爹,地方政府儿子,人民群众被地方政府的房价政策打,中央政府会怎么办?说的都是再正确不过的,空而又空的话,这样的话,我们不是第一次,当然也不是最好一次听。有什么用。要是在某个西方国家,哪个政府敢把住房全部推向市场,然后偷偷的搞国家垄断,估计早完蛋了。

回复

2010-01-15

全中国600多座城市都在鼓足干劲乐此不疲地大兴土木,拼命地进行圈地卖地,拓路建房。大规模的城市扩张运动,其实就是最后一锺买卖的圈地运动,这不是十里八乡的圈,而是成百上千公里的鲸吞,辽阔的优质耕田瞬间被糟蹋,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一夜间成为城市寓公,坐吃山空,遗祸在后。看上去热气腾腾,一派繁荣,其实,这是一种虚幻的海市蜃楼景象,是因寻不到目标后困兽犹斗的畸形“自慰”式发展。我就不相信,中国银行业的资金源能十年百年地维持着这个庞大而脆弱的房地产业,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回复

2010-01-14

房价太高,使许多人才选择离开。

回复

2010-01-14

已经失控了!中央管不了地方政府了!

回复

2010-01-14

什么遏制房价呀,只不过是虚晃一枪!全是骗人的把戏

回复

2010-01-14

为什么不把中央对地方的GDP和财政收入的考核与卖地收入分开考核???真的是治标不治本啊,不用说十一条,就是一百一十一条也是政府出的幌子啊!!!

回复

2010-01-14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投资的,用房子投机倒把来获取暴利本来就是应该彻底根除的现象!高额的房产增值税虽然会使一些没钱的人站着好地段不让出来,不过危害远没有房价过高的危害大!

回复

2010-01-14

房价之所以过高应该归罪于投机者,最好是征收高额的房产增值税,囤积房产无利可图房价自然会下来了!

回复

2010-01-14

最好的情况是,房价掉下来,回复到正常水平:普通民众能担负的起的程度,不会消灭青年一代理想的程度;不太好的情况是,中央的维稳政策,并采用经济上控制加处罚的政策再分杯羹,即从今以后房价就这个水平了。居者有其屋,拥护给我房子的人。

回复

2010-01-14

国体使然!

回复

2010-01-14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回复

2010-01-14

等同于07年的政策,买房的,等等看,等你看到房地产中介开始倒闭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看房了,等到中介倒一半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买房了。

回复

2010-01-14

房价啊,看涨不看跌

回复

2010-01-14

中国国情。治标不治本。

回复

2010-01-14

不要指望把地方政府的钱包堵住,现在的地方政府已经和房地产商的利益绑在一起了。拿杭州来说吧,从私来讲,据说杭州书记的老婆就是房地产商,你怎么指望打压房地产呢。从公来说,地方政府要搞项目都需要钱,而房地产是来钱最快的,2009年杭州买地有1200亿呀,占了杭州经济的几乎1/3.有钱人买房子是直付钱的,不会贷款,最受伤害的就是那些工薪阶层了。

回复

2010-01-14

可是杭州依旧是09年全中国最宜居城市~~~~~ 难道杭州真的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