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征途 柏林专题报道】他像平常人一样死去
柏林这座城市,曾获得191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与那届奥运会失之交臂;而1936年柏林奥运会,则被称为“被盗窃的奥运会”;1993年柏林再度申奥失败……
卡尔·迪姆发明了现代奥运会的火炬接力。他在德国的四个历史时期担任国家体育官员,位置越坐越高。“从来没有人追究过他的所作所为,他带着那些荣誉,像平常人一样死去。”
改造中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维修工程始于1998年 李宏宇/图
1936,柏林奥运会火炬接力宣传画
一战中的卡尔·迪姆
柏林奥运开幕式,进入体育场前,在五月广场,卡尔·迪姆的小女儿向希特勒献花
卡尔·迪姆与夫人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
从五月广场西端的钟楼远眺奥林匹克体育场。钟楼下的“朗格马克堂”内曾供奉一战中阵亡的德国志愿兵。
希特勒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前先在此秘密祭拜。该堂和钟楼于二战中受损,后按原样修复 李宏宇/图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最西端的高大钟楼下,朗格马克堂里,名为“奥林匹克之地”的展览仍在陈列中。主办者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上明明写着,展期只到10月31日,现在已经过了整两个星期,只能说是运气好。
色调冷暗的大厅人迹罕至,玻璃隔间里卖票的老先生看我冻得缩手缩脚,好心地指着底层一角的放映厅:“那里边暖和,在放电影。”15分钟长的纪录短片,名叫《我号召全世界的青年》——这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镌刻在奥运大钟上的文字。组委会秘书长卡尔·迪姆为奥运会设计的开幕演出名为《奥林匹克之青年》:奥林匹克大钟敲响——“我号召全世界的青年。”3400名儿童涌上赛场,舞蹈着,在草坪上组成五环旗帜……
但纪录片导演弗兰克·韦瑟的用意却绝不是缅怀或赞美。
卡尔·迪姆发明了现代奥运会的火炬接力,这个发明保留至今。按照“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每一次在希腊的奥林匹亚点燃火炬,直到奥运体育场上腾起激动人心的圣火,我们都该想起卡尔·迪姆。事实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但遗忘又未必没有原因。
只用奥运火炬接力的创始人来定义卡尔·迪姆,那就真成了“挂一漏万”,他的人生精彩远远不只这一件“小事”。最大传奇是他在德国的四个历史时期担任国家体育官员,政权的更替都可谓剧变,而他的事业在其间却可以“无缝对接”,位置还越坐越高。
生于1882年的卡尔·迪姆,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就担任了德国体育协会秘书,那时他刚21岁。“可以说他是德国官方体育管理的创始者。”弗兰克·韦瑟说。他担任柏林1916奥运会秘书长,是德国最早的职业体育官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卡尔·迪姆成了威廉二世皇帝麾下的一名士兵。
德意志帝国灭亡,卡尔·迪姆成为魏玛共和国的体育官员。由于一战当中实行定量供给,德国国民的体质大受影响。共和国政府很快实行推广体育运动的政策,每年拨款150万马克,而各省也大力兴建体育场地和设施,鼓励人们强身健体同时磨练意志。作为战败国,《凡尔赛公约》禁止了德国进行军事训练,这些举措显然是种间接对策。
一战老兵卡尔·迪姆不仅明白这一用意,且素来支持为军事及政治目的而推广体育的策略。不过当德国在1936年奥运会夺了奖牌榜冠军,也就有国际舆论质疑,国家补贴的体育训练有违奥运会业余运动的性质。
1931年柏林获得1936年奥运会主办权,卡尔·迪姆担任了奥运会组委会秘书长。1933年希特勒上台,第三帝国取代魏玛共和国,卡尔·迪姆的奥组委秘书长职位得以保留,直到1937年。1934年,他设计了现代奥运会的第一次火炬接力。
弗兰克·韦瑟说,他现在还留着自己10岁时候的一张证书,“我参加了联邦少儿运动会,那是联邦德国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的运动会,证书就是由卡尔·迪姆签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卡尔·迪姆仍然是联邦德国非常高层的体育官员。
这样的传奇经历很难解释。尤其是卡尔·迪姆在第三帝国担任体育高官,为纳粹政权服务,而战后却没有人追究他在这个时期的作为。“也许因为他只是一个职能人员,从来不是政客。”弗兰克·韦瑟也只能猜测,“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加入纳粹党,说自己有个犹太女朋友,可是谁都会拿这个当借口。”
卡尔·迪姆是古希腊的崇拜者,他多次前往希腊,研究古代奥运的观念和习俗。他自认为是古希腊精神的继承者,对德国同胞的精神气质不太满意。1906年雅典举办届间奥运会,他作为记者随团访问,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研究古希腊,我们比任何别的国家做得都多……可是希腊人的智慧和体育文化,我们却没学到什么。”对美国在体育运动上的压倒性优势,他也替德国和欧洲感到不满。
“纳粹也说自己是古希腊精神的继承者。他们把自己理解中高贵的古希腊精神融入自己的哲学。火炬接力就出于这样的思考,因为那是古希腊传统。”韦瑟认为这种理想主义倾向使纳粹政权与卡尔·迪姆找到了共同语言。但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希特勒上台之后,距离奥运会开幕已经时日无多。“要是没有他,1936年的奥运会就会非常困难,因为他们只有非常短的时间。卡尔·迪姆很擅长组织大型体育活动,他学的就是这个;”韦瑟说,“他也很懂得推广大众体育运动,做过很多有益的事。他的知识和能力,在任何一个政治体制里都非常有用。但另一方面,他从来没有反对过自己所在的体制,总是很合作。”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早有结论是被纳粹政权“窃取”,成了他们的宣传工具。卡尔·迪姆创始的火炬接力也一样——设计精美的不锈钢火炬底部印着制造商的名字,“克虏伯”。克虏伯公司设计制造过著名的巴黎大炮,这个钢铁巨头在一战、二战当中都是德国最大最有名的军火制造商;当然,克虏伯的“后身”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现在也是世界500强。
卡尔·迪姆与体制的“合作”包括在1939-1945年间,对德国前线士兵做巡回演讲。韦瑟在纪录片中引用了卡尔·迪姆这样一番言论:“若说体育与奥运会对我们有什么用处,那就是教给我们进攻精神和快速决策,也使我们强壮、坚忍。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打垮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为一个更好的欧洲,守住我们的胜利。”
但胜利没有守住。卡尔·迪姆一生最大的“问题”,也正是发生在二战末期。
1945年2月,盟军持续数年的空袭几乎已把柏林夷为平地,苏联红军攻占了东柏林的制高点,美军已在柏林以西驻扎。纳粹政权鼓动柏林人“保卫帝国首都,直到最后一条性命、最后一颗子弹”。3月18日,卡尔·迪姆在德国体育广场的一座体育馆里,对“希特勒青年团”及“预备队”的成员发表演讲。他引用了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诗人提尔泰奥斯的《劝诫诗》:“英勇杀敌为祖国而战/死于最前线最美好。”
“我还记得卡尔·迪姆的演讲。”德国电视二台前总编莱因哈特·阿佩尔在镜头前回忆,“他要求我们为元首、人民和祖国献出生命。演讲当中充斥着‘自我牺牲,死得光荣’。几个星期之后战争就结束了,跟我坐在一起的希特勒青年团团员,有几百人已不在人世。”
1945年4月26日,希特勒青年团“冲锋队”两千多名队员发动攻击,要从苏军手里夺回“帝国体育广场”——正是眼下的这块“奥林匹克之地”。这一场无谓的进攻,付出了数百条年轻的生命。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西端的马拉松门,两侧石墙上挂着6幅铜板浮雕头像,卡尔·迪姆的也在其中。一旁为游客准备的解说板上,简要概括了他的职业生涯,包括那一次动员演讲。“虽然卡尔·迪姆是德国体育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2004年修缮体育场时仍保留了迪姆头像和其他纪念像,谨作历史之文献。”
1962年12月,卡尔·迪姆在科隆去世,生前是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的教授,那学院也是他建立的。“从来没有人追究过他的所作所为,他带着那些荣誉,像平常人一样死去。”韦瑟说。二战后的德国几乎无人谈论旧事,只从1968年学生运动席卷欧洲,年轻人才开始质疑父辈在第三帝国时期的作为。
“近十来年才出现了许多回忆录和历史文献。在这之前的主流态度,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那种东西,他们觉得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总有一天我们不会再谈这个事。”韦瑟说。他用影片质疑卡尔·迪姆是替纳粹主义“号召全世界的青年”,同样也有人替卡尔·迪姆辩解,说他不过是随大流,或只是有一些军事思想的机会主义者。
卡尔·迪姆充满矛盾的人生和事业仍然是个问号。近60年的体育政治与教育生涯里,他留下了近9万封书信、6000多页的日记、3000余篇文章、50篇专论和无数次演讲。所有的日记至今没有公开,据称仍在整理中。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