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限制粮食出口”——专访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朝鲜、蒙古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

    南方周末:很多国家出现了粮食紧张、粮价高涨的情况。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忠军:最基本的原因还是供需关系问题。产量的增长不能够满足需求的增长,库存也大量减少。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也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能源价格上涨还促使一些国家把粮食用来生产能源。
    本身粮食作为食品,需求是刚性的,价格的弹性系数很小。不管价格怎么涨,该吃的东西还是要吃。
    南方周末:一些产粮国采取了限制出口、限制粮价的政策,中国去年12月以来也开始限制粮食出口。您如何评价这样的措施?
    张忠军:很多国家短期的政策,首先的反应是限制粮食出口,限制价格,因为受粮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那些贫穷的国家和最贫困、最脆弱的人群。从短期来讲,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讲,限制出口会造成国际粮食市场交易量的萎缩,而且限制价格本身的同时也限制了种粮者的积极性,这样就反过来加剧了供应不足,市场供求更加不平衡。
    南方周末:未来国际粮食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会有变化吗?对于稳定粮价,您有什么建议?
    张忠军:从现在的趋势来看,粮价最近还是会在高位运行。因为今年第一季度的产量增长,在近期仍然低于需求量的增长,供求关系仍然紧张。
    长远来看要稳定粮价,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增加粮食生产,就是要增加农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投入,提高供给水平是最重要的。从政策来看,有的贸易政策要改善,还有,比如补贴政策。
    不应该限制出口,从比较优势、从经济学来讲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从长远上这是不利于稳定粮价的。
    南方周末:低粮价的时代一去不返,您同意么?
    张忠军:大的趋势来看,我赞成这个判断。
    当然粮食是生活必需品,我们必须保持价格稳定,尤其是对低收入阶层。为了社会稳定,不能让粮价短期内迅速上涨。
    南方周末:说到中国的粮价走势,跟国际市场价格的靠拢会很快吗?
    张忠军:本质上讲,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不受国际市场影响。不但有粮食市场的影响,还有能源市场的问题,这也是对中国粮价提升的影响因素。能源是基本的因素,对于柴油、化肥等等都有影响,对成本有拉升作用。
    南方周末:石油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争夺目标,也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的因素之一。粮食呢,也会这样吗?
    张忠军:粮食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价格飞涨,很容易引起社会危机。上世纪70年代有世界粮食大战,粮食成为了政治武器。现在大家也在担忧,值得我们警惕。

 

(责任编辑 林楚方 李小鸣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