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电价屡屡上涨 缘于半吊子改革
电价上涨前,必须公布电力与电网企业的成本,否则,会成为垄断企业轻松掠夺社会财富、不思进取的借口
电价改革尚未成功,涨价屡次先行。
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11月20日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提高0.028元(2.8分钱),暂不调整居民电价,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而后媒体披露,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的红线,拟规定居民每月基本用电87度,“超过87度涨价”,如此低的底线设置再次引发公愤,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不得不出面澄清。
不管澄不澄清,有一点是肯定的,为应对低碳经济,中国的能源价格将肯定上涨。现在的选择是,一次涨到位,还是温水煮青蛙。但在电价上涨前,必须公布电力与电网企业的成本,否则,电价上涨会成为对电力企业、电网企业的倾斜性补贴,会成为垄断企业轻松掠夺社会财富、不思进取的借口。
电价一路上涨的背后,既有低碳经济逼迫的原因,也因为电力与电网企业大叫亏损讨得的红包。
我国的电力价格改革,有几个关键点始终没改成,一场半吊子的电改导致电价改革屡屡成为涨价戏码。
一是电煤价格无法联动,形成市场煤与计划电并存。2005年以来煤炭价格逐步市场化,煤价一路上涨,火电企业每年都会大声呼喊煤电联动,也就是将煤炭价格上涨的成本大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消费者头上。
二是电网越改革,垄断越严重。早在1999年3月,有关部门就制定了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核心的定价机制改革方案。电网分成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并存,但垄断并未因此止步,相反,反而向上下游渗透。
就在今年7月17日,国家电网下属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称“电科院”)、平安信托投资公司、许继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电科院通过增资扩股,取代平安信托成为许继集团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60%。电科院以后还将进一步增持许继集团股份至100%。同日,国家电网另一家子公司与河南省平顶山市国资委签订协议,无偿受让后者持有的平高集团100%股权。国家电网挺进上游设备制造行业以后,将实现集团内部采购,外部电气制造企业生存格外艰难。
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市场化的面纱下,国家电网从2006年8月开始在公司总部、各区域电网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组建30家电力交易中心,通过这一平台,国家电网管辖的千家电厂竞价上网。但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规定:“国家电力调度中心设在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力调度中心设在区域电网公司,而各级交易中心设在相应的电力调度机构。”如此多的交易所,不过是摆设,电网公司依然可以通过集大权于一身的输、配、售电权力,压低上网电价,提高销售电价,从中渔利。这导致有些电力公司索性退出徒有其表的所谓交易。
当然,电力企业的困难不过是相对而言,他们所谓的亏损未必全可当真,如2007年的报告印证了在电力企业叫苦不迭时,他们的赢利正在节节攀升,他们的职工依然在享受低价电和高薪。
更搞笑的是,如此大肆扩张、集各种垄断红利于一身的电网公司,却大叫亏损。原因是,为降低通胀,电网去年作出了难得的“贡献”。
2008年国家发改委对电价进行了两次调整,其中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了4.14分;考虑到下游承受能力,8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只将上网电价上调了2分/千瓦时,销售电价未作调整,使得电网企业出现160亿元的大幅亏损,他们以前的巨额赢利哪里去了呢?现在,通过电价上调,预计两大电网明年可以增收730亿元,而下游各个行业将承受较大的成本压力。国家电网表示,2008年两次特大自然灾害给国家电网公司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达211亿元,应急救援等成本支出60.6亿元,而电网恢复重建需投入736亿元。看来,国家电网的折旧等种种成本都要向用电者实报实销的,至于向上下游的圈地垄断,则丝毫没有放松。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上调电价,国内的电厂得到好处、就会乖乖买国内煤炭了,不会向海外进口了;两大电网也不会亏损了,可以谋划着上市圈钱了;而煤炭企业则可以继续国进民退,煤炭价格可以大涨而特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