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编外法官上访讨要身份

"这是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群体,他们是中国法院里的“代课教师”,他们的命运沉浮折射出法官在职业化过程中必然承受的尴尬,作为制度变迁中的牺牲者,他们的未来怎么办?"

责任编辑:赵凌 实习生 刘志杰

这是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群体,他们是中国法院里的“代课教师”,他们的命运沉浮折射出法官在职业化过程中必然承受的尴尬,作为制度变迁中的牺牲者,他们的未来怎么办?

鲤鱼跳法院

他们的名字并没有被列入法院的编制,他们是以编外人员的身份走进法院大门的。

11月3日,早晨八点,刘建像往常一样准时走进青县人民法院高大气派的新办公楼。

河北省青县,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的一座小城,虽然紧靠京津,但并不为外界所熟悉。八十余人的青县法院是一个普通的基层院。

多年养成的老习惯,刘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沏上一杯热茶,在袅袅茶雾中开始一天的工作。最近刘建研究的是劳动法律文件汇编,目的不是为了审理案件,而是在准备自己的上访材料。

“上访面前人人平等,法官也没有特权。”刘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在法院工作了20年,到头来还没有编制,还要上访为自己讨说法。”刘建现在是行政庭的“法官”,在这个法院工作了20年,审了无数个案子,但至今都是编外人员。

时间回溯到20年前,80年代末期的青县法院,面临着基层法院共同的难题——审判力量严重不足。十年浩劫,公检法被砸烂,法院陷入瘫痪状态,高等院校法学院系基本上停办。直到1978年,法院才逐步恢复正常,整个法院系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1989年8月,青县常委会研究决定,由青县组织部和青县法院共同组织考试,对外公开招聘书记员。

尽管已经过了20年,但是刘建对当年那场改变自己命运的考试仍然记忆犹新。

“知道法院招聘考试的消息是7月初,当时我正在准备高考,家里让我考军校。”刘建回忆说,“县里机关工作的亲戚说,考进了法院就是国家干部了,不但发制服还发手枪。”

成为国家干部,对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充满了无法阻挡的诱惑。相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刘建觉得法院的招聘考试更实际一些。最终他放弃了已经准备了一年的高考,开始攻读那些从来没有碰过的法律书。

已经退休的王青(化名),当时担任青县法院副院长,主持了那次招聘考试。王青回忆说,当时法院有编制的法官只有二十多人,案子太多根本审不过来,而且在编人员中主要是复转军人,年龄偏大而且学历普遍较低,很难适应当时法院工作的需要。

“当时学法律毕业的人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5)


回复

2010-04-16

这是中国特色!

回复

2009-12-19

大水冲了龙王庙啊

回复

2009-12-17

现在法院不仅有编外法官,还有编外法警(或叫合同制法警),他们20多岁进法院,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法院,随着年龄的一年年增长,总有退警的那一天,退警后出路又在那里?因为没有编制,将面临诸多问题。

回复

2009-11-30

知道美特斯邦威的衣服为什么在大陆市场比较好嘛?因为人家的广告词起得好!

回复

2009-11-30

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编制如何解决。 现在许多的公务员待遇也不是很好啊

回复

2009-11-30

我是个编外人员,已经说了这么多年了,始终没有改变,难道我们能做到仅仅是等待吗?

回复

2009-11-30

法官连自己的合法权益都维护不了,怎么可能指望他们去维护别人的合法权益!!

回复

2009-11-30

公务员的诱惑力真是太大了,忍气吞声了20年,终于忍无可忍了!君不见几万人打破脑袋去竞聘一个公务员岗位,究竟为的是什么?如果这种竟聘放在实体经济组织上,中国早就进入强国强民的行列,中国的不够发展,重在公务员改制! 很疑惑的是,我们的国家老是说公务员太辛苦,要不断增加工资,要强迫休息,要强迫检查身体,很是无微不至。这样说吧,真正的公务员是用不上工作的,拼死拼活工作的人都不是公务员,你看你身边人的工作状况就明白什么是公务员,什么不是公务员,即便那些不是真正的公务员,粘上点公务员的人气,就引以为傲,狐假虎威。公务员,尤其是有点权势的公务员,既那些所谓的领导们,都是国民千夫所指的形象! 说一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话:“鉴于当今公务员状况,我鄙夷那些国家干部,如果我的孩子不孝,有天也进了公务员行列,我将以此为耻!” 也许我是偏激的,但我近10年确实没有见到过“人民公仆”,也不知道“人民公仆”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真切希望有单位组织调查,让我这个“一叶障目”的人早点明白公务员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 这里对那些依然受着压制,对工作忠诚、对人民忠诚的公务员表示歉意,希望我的话没有伤害到您,希望你继续奋斗,为了理想!

回复

2009-11-30

取消编制是历史趋势!!! 中国长久以来就存在一个很庞大的“编制”群体,在这个群体里,都是“铁饭碗”。这些人养老、医疗、就业等等,从来都不需要发愁,因为他们的“单位”是国家。 取消编制,中国才能更和谐!!!!

回复

2009-11-30

支持您们,您们为中国的法制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家不应该遗忘您们。希望您能坚持到成功那天!!!加油~~我代表80后支持伟大而平凡的您们

回复

2009-11-29

信访的人们,你们一定要知道,想“自伤、自残、自杀、跳楼”请回家去实施吧。在信访时实施是违法的!还有可能殃及家人!记得电视剧《雍正王朝》有个情节,康熙皇帝吩咐:叫王师傅的儿子将王师傅带回家去,好生看护。如果王师傅有个三长两短,就将他(王师傅的儿子)千刀万剐!万剐千刀!当时好像王师傅正在为太子之事,以死来向康熙皇帝“信访”。王师傅也真是的,人家父子江山的事,跟你有多大的关系?又没有伤害到你的切身利益,以死去“信访”值得吗?现在似乎我们也可以规定一条,凡是采取“自伤、自残、自杀、跳楼”的方式信访的,追究其儿女的法律责任!没有儿女的,追究其五代以内直系亲属的法律责任!

回复

2009-11-28

又让我想起了代课教师 真是心有不忍啊

回复

2009-11-28

chinese culture contribution

回复

2009-11-28

当你们玩弄国家权力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是编外人员呢。 现在,你们有没有想过,上帝在看你。

回复

2009-11-28

我是个学法的,都说法律人是贵族,瞧瞧我们国家的贵族都沦落到上访了。 不知道所谓的中国特色是不是就是扭曲化,看看我们的足球,看看我们的法官

回复

2009-11-28

a

回复

2009-11-28

做实事的永远是干事···

回复

2009-11-28

建设法治社会,法律职业化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我们也应当尽可能的弥补改革造成的创伤。编外法官必将成为历史,但他们也应当以一种合理的方式退出舞台。

回复

2009-11-28

这确实是作为一个法律人的悲哀,也是对这个社会不合理用工制度的一种讽刺,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在单位里一定要进入正式编制,不是因为编制内外有多大待遇上的差距,而是编制外的工作人员在未来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你为单位奉献了你的青春,但它却不可能给你一个幸福的晚年。

回复

2009-11-28

这确实是作为一个法律人的悲哀,也是对这个社会不合理用工制度的一种讽刺,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在单位里一定要进入正式编制,不是因为编制内外有多大待遇上的差距,而是编制外的工作人员在未来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你为单位奉献了你的青春,但它却不可能给你一个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