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熊猫外交”

中国的“熊猫外交”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1982以前的纯政治性的赠送模式和1994年以后的政治性和商业性兼具的长租模式(在1982-1994年间曾盛行商业性短租)。赠送或长租的对象主要为强国或友好国家。

责任编辑:马昌博 李梁 郭力 资讯 陈斌 实习生 殷卫兰

11月1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明年将迎来中新建交20周年,中方愿向新加坡提供一对大熊猫作“合作研究”之用。中国的“熊猫外交”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1982以前的纯政治性的赠送模式和1994年以后的政治性和商业性兼具的长租模式(在1982-1994年间曾盛行商业性短租)。赠送或长租的对象主要为强国或友好国家。“熊猫外交”是中国行使软实力的一种方式,由此期待中国能够有更多体现世界性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回复

2011-02-22

“熊猫外交”是新的国际形势下的软实力体现的战略,体现着一种刚柔兼济的太极的文化,又是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极好的的展现。

回复

2011-02-21

古有“女人外交”,今有“熊猫外交”!! 除了中介物不同外,还有其他的不同吗?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外交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传承发扬,伟大、伟大!!!

回复

2010-07-26

其实说到熊猫外交,你还可以注意以前的熊猫杂技表演,这一特有的节目曾在国际上表演过且受过欢迎,请关注《英与白》这部纪录片,因为主人公便是一只熊猫与他的训导员。国家支持与组织下的表演活动其实也可看作是一种外交活动。只是没有明确的界限。

回复

2010-07-25

澳大利亚怎么就没送你个袋鼠,日本怎么不送你只朱鹮。。。。。自己特有的东西,要保住咯

回复

2009-11-23

又懒又脏的东西

回复

2009-11-23

为大熊猫感到高兴,因为他可以出国定居,多好啊!又为大熊猫感到悲哀,也许他并不想出去,至少连选择自己想去的国家的权力也没有。和人一样都没有自由。

回复

2009-11-22

我感觉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似乎是讨好人家。

回复

2009-11-22

觉得有点搞笑。。。和一点点悲伤。。。

回复

2009-11-22

觉得有点搞笑。。。和一点点悲伤。。。

回复

2009-11-22

同意,跟和亲区别不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回复

2009-11-21

这些年来,大熊猫的保护工作一直走的是驯化的路子,如今,许多被驯化的大熊猫已经成了特种家畜,专供送礼示好、展览创收之用。

回复

2009-11-21

纯粹从个人喜好的角度不喜欢熊猫。做外交手段无可厚非。

回复

2009-11-21

从龙到熊猫的转变,可以看到国家形象的转变!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当让不是所有中国人都以龙作为图腾!),而在大部分西方国家,“dragon”一词指的是长着像翼龙一样的翅膀,口中吐火的恶龙。布鲁斯.李在《猛龙过江》里武打硬汉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使得普通西方公众将中国龙的形象与暴力、强势等字眼相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让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认识出现了误差,特别是大众——人们很容易地把恶龙的形象同中国的国家形象联系起来。加之中国经济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崛起”、“中国威胁论”等等提法也就应运而生了,这必然让西方世界感到不安。笔者不禁由此联想到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遴选前呼声很高的龙的形象最后没有能够代表中国成为奥运吉祥物出现在整个世界面前,取而代之的是以熊猫为首的看似憨态可掬的福娃形象。好莱坞的《功夫熊猫》更是将熊猫这一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片子中的主角熊猫“阿波”——一个肥仔,流行的说法就是“面”,就是这样一个很“面”的形象却战胜了强大的对手,也征服了世界观众。笔者认为熊猫“阿波”很能契合当下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看似”面“,实则刚,这也与外柔内刚的太极有些相似。所以,笔者浅见:淡化龙的形象转而强化熊猫形象,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

回复

2009-11-20

与汉初的和亲有得一拼!

alexmight4
回复

alexmight4

2009-11-20

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