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唐德刚先生

唐德刚先生是我所敬重的史学家。我喜欢读他的书,凡是能够找到的我都找来读,没有读到过的呢,我也很希望能够有机会读到。

责任编辑:马莉

唐德刚先生是我所敬重的史学家。我喜欢读他的书,凡是能够找到的我都找来读,没有读到过的呢,我也很希望能够有机会读到。

我读他的书第一部是《李宗仁回忆录》,不过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他的作品。我读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0年的印本。书前的《出版说明》说:这书“是李宗仁先生寄居美国期间,于1958年至1962年写成的。我们得到两种稿本,一是李宗仁先生1965年带回的英译本,一是李宗仁先生的长子李幼龄先生1979年夏从海外回国时,送给本会的中文原稿”。他们就是根据这份中文原稿付印的。这篇《出版说明》以及书中的任何一处地方,都没有提到唐德刚先生,没有说明这是他从事口述历史事业的一项成果。我读这书,立刻惊叹李氏的能文,都是当行出色的史家笔墨,而且叙事剪裁,处处显露出史学的修养。后来知道了原来是唐先生的作品!这书不但为近代史留下了一份重要的资料,也是口述历史的一个成功的范本。不过,这也得口述者是李宗仁、笔录整理者是唐德刚才能达到如此境界。

我读的第二部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09-11-08

他以义和团比红卫兵就极具史识。(有意思的是,当年红卫兵并不忌讳这一比拟。记得1967年3月戚本禹的长文 《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发表之时,长沙造反组织“湘江风雷”就在闹市区五一广场刷出大字标语:“湘江风雷就是六十年代的义和团!”)

回复

2009-11-08

他的200年转型论给我不小的震撼,很有历史眼光的学者

回复

2009-11-08

唐德刚先生写的书想必被很多人推荐过,但只有自己真正读过才能对他的作品发一番议论,我还没读过他的著作,但楼上所言该只是他读过《晚清七十年》后的感受,并不能对他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有益。 其实不仅仅是唐先生,一些其他著名史学家和作家多年前就逝世了,而我们却可能连他们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记得前不久季羡林先生和任继愈先生同一天逝世,我以前只晓得季先生其人其著作,后来才在图书馆里比较生僻的书架上发现任先生主编的一套《中国版本文化业书》,意识到他对学人学界的贡献,也愈来愈发觉自己知识的浅薄和短视。

回复

2009-11-07

中国需要这样的正义的历史学家。

回复

2009-11-07

我真的不觉得唐德刚的著作有多大的学术价值,《晚清七十年》我强忍着读完,觉得像在读评 书。。。

回复

2009-11-06

南方周末为什么没有唐德刚逝世的消息,太悲哀了!这么有名的一位史学大家,竟然不值得报道。你们不是有部委观察员吗,我看你们最好设一个介绍大家的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