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音】媒体“中央军”崛起

“不同于CNN等西方媒体,新华社电视承担传递正面信息的任务,宣扬人类社会的光明面。”

责任编辑:马昌博 李梁 郭力 资讯 陈斌 实习生 何旭

编者按:中国经济在全球崛起,中国利益渐渐遍布全球。但与此宏大背景相对应的是,在全球化的国际舆论场上,西方媒体长期以来执掌话语权。单向的信息流动,种种误解和偏见,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在全球化的世界体系中,中国人需要经济上的硬实力,更需要塑造国家的“软实力”。

新近中国采取的动作是,通过为“亚非拉”官员和专业人士提供广泛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当下的中国,亦是展现了中国经验。同时,国内几家中央级媒体集团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扩张,努力向海外壮大发声。

国家形象的塑造和话语权的增强,需要积极的交流和行动,同时更有赖于这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建设。我们期待,行走在世界舞台的,是一个内外兼修、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新气象的中国。

“不同于CNN等西方媒体,新华社电视承担传递正面信息的任务,宣扬人类社会的光明面。”

“我就不断提供事实,评论就跟着事实走了。国际舆论也是这样。它们实际上有信息饥饿症,你要去满足它,吃饱了它就不闹别的事儿了。”

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新华社电视?目前的答案是:网络、手机,以及一些地方卫视频道上。

不过很快,答案可能会加上一个:海外。

继CCTV之后,又一家中央级“电视台”已开始显山露水。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正投入空前的精力投入电视制作,其目标是争取尽快在海外落地,争夺国际话语权。

新华社一连串动作的背后,是中国几大中央级媒体集团,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扩张。

今年1月,国内外媒体盛传中国政府拟投入450亿元,用于对外传播。官方对此一直未予证实。不过已经成为事实的是:朝着同样的目标,中国的几大中央级媒体集团——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展开一系列大动作,人民日报、中央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均大幅改版;人民日报扩了4个版,增办环球时报英文版;央视新增多个语种频道,并创办“国家网络电视台”。

就连中国共产党党刊《求是》,也在今年国庆期间创办英文版,并向海外发行。

近期的高潮是10月初的“世界媒体峰会”,胡锦涛主席出席并发表讲话,主办方新华社与新闻集团、路透社、美联社等西方媒体巨头并肩。

对于西方媒体对峰会的报道,新华社副总编辑吴锦才注意到,“几乎全是正面的评论”,仅从谷歌搜索中的峰会英文报道就多达2100多万条,而匹兹堡二十国集团峰会的英文报道,不过50多万条。

中央最高领导层明确支持中国媒体的“走出去”战略。去年,胡锦涛主席视察了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强调&l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回复

2011-10-23

中央媒体的主要职责是向下面传达上面的声音,往上面传达下面的声音走内部渠道的吧。。。

回复

2010-05-16

异想天开

回复

2010-05-16

一个连自己国家人民都不能相信的媒体,在外面的世界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回复

2010-05-16

中国的媒体要想成为世界级媒体,就必须有自己的独家新闻,从其它媒体无法得到的的新闻。不论正面还是负面。

回复

2010-05-16

崛起应该是事实,而不是一个可能性。

回复

2010-05-16

“我就不断提供事实,评论就跟着事实走了。国际舆论也是这样。它们实际上有信息饥饿症,你要去满足它,吃饱了它就不闹别的事儿了。” 其实制造新闻对于央视来说也不算是太难的事情, 只要每年放烟花的时候再多烧自己几栋大楼就行了,反正也是老百姓买单。

回复

2010-05-16

“我就不断提供事实,评论就跟着事实走了。国际舆论也是这样。它们实际上有信息饥饿症,你要去满足它,吃饱了它就不闹别的事儿了。” 其实制造新闻这对于央视来说也不算太难,只要每年放烟花的时候在多烧自己几栋大楼就行了。

回复

2010-05-13

不要丢人了,自己国家的老百姓都不相信的媒体还想去欺骗外中人?

回复

2009-10-29

这个是国家大报纸,当然要学会抢占全球舆论的高低,但是小报纸也不能怠慢啊,武汉的“长江商报”不能因为是地方报纸就被检察官恐吓,希望中央的报纸官话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为百姓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