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改艰难前进

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与煤矿价值评估差距过大和地方政府的持观望态度有关

责任编辑:吴传震 朱红军 实习生 郭海燕

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与煤矿价值评估差距过大和地方政府的持观望态度有关

 图/CFP

妥协?抵抗?

再没有一种理由能够让山西的煤老板坚持下来:反复的政策,不断面临的利益冲突,以至于极有可能消失的私产等等。

4年前的煤炭产权制度改革让山西煤老板第一次享受了“私产”带来的愉悦。但是这种片刻的愉悦随即遭遇的就是不断的停产整顿。山西左云一位煤老板曾在2007年买过一个证照不全的煤矿,结果1年后就被强行关闭,这位煤老板得知消息后,当场晕倒。

今年年初,山西开始大规模推行煤矿国有化浪潮。官方将此作为解决山西煤炭安全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虽然由此引发的“世间再无煤老板”的说法有几分夸张。但据吕梁市的煤老板凡青(化名)介绍,几次煤炭政策反复以来,能够存活下来的私营矿只能占10%-20%。“要想做大,必须对一些势力妥协。”上述煤老板说。妥协意味着接受整合的企业将以更低的价格回购煤矿。

大同的一位煤老板选择了抵抗。其旗下有四座煤矿,两座被关闭,两座被列入整合对象。此前温州商人已经给他的煤矿出到12亿元,但是如今负责整合的国有企业却只愿意出资8000万。

巨大的差额,让这位靠运煤起家的煤老板气愤不已:“不给合理的钱,我就起诉。”

山西的相关官员透露,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很多只签署了整合协议,并未有实质性进展。这与评估差距过大、地方政府持观望态度有关。

当然还有那些已失去信心的煤老板选择了妥协——集体退出煤炭行业。煤老板凡青就是如此。“心累。”凡青脸上很平静。

安全?冲突!

9月初,一位山西煤炭专家去朔州调研发现,老板把煤矿给了大企业之后,连个井下图纸都没留,接收的人根本不知道井下的情况。

当地煤监局的一位老同志告诉该专家,有的煤矿备份了好几份图纸,分别应付煤监局、政府以及专家组的检查。在去年缴纳价款的时候,图纸被划上了未开采区域,当不交价款了,全部又划为开采区域。

这些井下图纸几乎不能作为生产依据。“谁敢在上面签字验收?”上述专家说。

这些停产整顿之下的煤矿资源整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安全,几乎所有人都对此充满疑虑。

地方经济凋零,村民没有了收入来源,资源整合就可能引发更多的冲突。此次发生在山西临县“10·12”村矿冲突事件就是一个缩影。如何解决矿权改革后的民生问题成为山西的一个重要命题。

“我并不认为国有煤矿就一定能比我们私人老板解决得好。”凡青说,“私人老板比他们更灵活。”

凡青目前就给村里凡是有驾驶执照的人每人10万元补贴买车,并且提供贷款担保。上学的小孩也全免费。今年周边的200名小学生全部跑到他们村来上小学。

即便如此,山西各地村矿矛盾还是不断加剧。煤老板认为最麻烦的就是这些老百姓“不知足”。而且当地的一些地痞、流氓都会不时敲诈煤老板。

可以想见,当外来的资本介入整合之后,国有企业健全的财务制度,规范的管理都会让原来的村矿矛盾更加剧烈。“当年外地人来投资的时候,都让村民整得服服帖帖,何况国有企业呢?”凡青说。

利益损失者

当原有的利益平衡被打破之后,利益受损的人将会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平衡。这种平衡的建立,意味着更多的冲突的出现。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大部分煤矿老板会选择变卖煤矿或者入股的方式。但显而易见的是,变卖资产者将会遭受低估资产价格的窘境,选择入股的煤老板更会遭受在煤矿中失去话语权的风险。

为了在资源整合之前抢得一杯羹,煤炭企业纷纷开足马力生产,也因此导致安全事故赔偿屡创天价。按照山西省政府的规定,煤矿死亡一个人赔偿20万元,但是据山西本地媒体透露,高平市某煤矿死了一个人之后,竟然赔偿了106万。

这些煤老板首当其冲成为利益损失者。与之相伴的是地方与煤炭相关部门利益的损失。这就是为何山西一些地方政府会在资源整合中抢先将本县内的煤矿整合到一起,不愿放手外来国有企业整合。“这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小金库’。”山西煤炭的分析人士指出。

当山西煤炭经济遭遇重创之后,原本寄生在这条产业链上的各路人马也跌落低谷。一位山西媒体人士感慨,自从推行资源整合以来,山西的假记者的行情急剧下降。

据了解,以前假记者都可以从矿井周围的毛驴粪、柴油桶判定煤矿的种类,进而确认是否值得前去“化缘”。现在,这一切将随着煤炭资源整合陷入低谷——假记者的铁律是不去敲诈国有煤矿。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