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湘江:产业沉疴 复苏岂在朝夕
只有在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上,才能求得湘江的彻底清白。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跨过的旧坎,甚至还会埋下新忧。
责任编辑:吴传震 朱红军 实习生 郭海燕
湘江的污染史,实际上也是湘江两岸的产业发展史,对于中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成效和代价,湘江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注脚。这数十年来,与湘江污染胶着的不仅是政府或悲壮或尴尬的治理战争(详见10月15日C13版《最沉重的河流,最尴尬的治理》),也是两岸产业枯荣反复,腾挪转型的自新之路。只有在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上,才能求得湘江的彻底清白,只是,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跨过的旧坎,甚至还会埋下新忧。
图/梁伟驰
托了经济危机的福?
谁也没有料到,推动湘江治理“三十年未有的大发展”的,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金融危机。
2008年6月,湖南省省长周强站在湘江边上豪言,“要把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
湘江流域所经8市市长很快向省政府递交了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多重针对产业调整的政策重压之下,污染治理看起来效果显著。“现在,湘江自郴州进入衡阳的水基本达到了三类水的标准,基本保证了功能恢复的要求。”郴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蒋红彬说。同样乐观的数据,在湘江的各段均一一呈现。
但这或许并不完全是行政的力量。“除了政府的有形之手,更多的是市场的无形之手发挥了作用。”郴州市环保局一名官员尴尬地说。从2008年中期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矿产资源价格急速回落。当行业无利可图时,非法采选矿戛然而止,极大地减轻了湘江治污的压力。
以采选矿最为严重的郴州为例,郴州夏生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尹夏生承认,郴州的绝大部分民营矿山因这场危机而经营困难,“目前,倒闭、停产的矿山已占到总数的80%以上。”
“一旦经济形势好转,一切也许便会回到从前。”有官员担心。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在以往,只要有利润的刺激,治理总是难免“出现整治&mdas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王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