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觉:垃圾片里的巨人
“这场仗打了10年,到了收麦子的时候,暇非要回家。这跟农民工是一样的,春节为了团聚必须回家,为什么不管下多大的雪也要回家。”
责任编辑:夏辰 实习生 朱怡
在黄觉看来,《麦田》里的暇就是一个农民工:“这场仗打了10年,到了收麦子的时候,暇非要回家。这跟农民工是一样的,春节为了团聚必须回家,至于为什么必须选在春节,不知道;为什么不管下多大的雪也要回家,不知道;挣钱干嘛,也不知道。”
“祭司大人代表知识分子,厨娘代表媒体。”何平对《麦田》的角色阐述了很多,黄觉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两个角色,“知识分子永远在揭示真相,但真相揭示出来有什么用?没用;厨娘代表媒体,媒体在谎言传播中,将一个希望的种子扔出去之后,然后自己就有了存活的生命。”在他看来,《麦田》其实就是何平版的《活着》。
《麦田》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锐士暇,一门心思要回家收麦子,路遇逃兵辄,两人结伴要回到秦国。秦国追杀逃兵,两人误入赵国潞邑城,城中男人都去打仗了,只剩下女人,受伤的暇和辄为了保身,要佯装赵国士兵,谎称赵国胜利并不断为此编造谎言的故事。
“谎言是怎么形成的?其实谎言更多时候是骗自己,人在最虚弱的时候是需要谎言让自己喘息的,我们对谎言保持批判的意识,就跟保持身上的痛觉一样,你没有痛,你就失去了报警机制。我们的生活里面不能去掉谎言。”黄觉说,“谎言有可能是最无助时的最后一丝关怀。”
至于黄觉演的暇,他信仰吃饭,杜家毅演的辄信仰活着,何平还给了暇一个现实的人版——杨佳那种一根筋的人。
在黄觉看来,暇就是一个农民工:“这场仗打了10年,到了收麦子的时候,暇非要回家。这跟农民工是一样的,春节为了团聚必须回家,为什么不管下多大的雪也要回家。”
黄觉渐渐发现自己有很强的表达欲,但矛盾之处是他是一个演员,必须依附在剧本的角色里:“中国导演喜欢反思,把几十年的东西都集中在现在,反而把现在的感受挤没了。”
黄觉想找的就是这么一部讨论迷茫的电影。
在麦地里狂奔的时候,黄觉觉得自己是一个农民,应该尽量抬着腿踩在麦子的缝隙里,这样既不踩坏食物,又避免腿被麦芒划伤,所以远看像只蜥蜴 图/CFP
作为民国公子哥,黄觉的固定被摄角度一度保持为从下往上的45度角 图/CFP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