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胃口也是一点一点变大的 两位女记者与中国官员的故事

2000年,随行访问日韩,朱镕基曾经开玩笑地批评过闾丘露薇:“哎呀,你这个问题问得没水平。”现在是凤凰卫视资讯台采访总监的闾丘露薇,已经忘了当时问什么问题了,“有关经济,可能重复了”。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朱怡

闾丘露薇:我直截问,他直截答

《朱镕基答记者问》第四部分“接受香港记者随行采访”中,提问者统一署名为“记者”,只有一处例外,提问者的署名是“闾丘露薇”。

2002年1月,闾丘露薇在孟加拉国随朱镕基采访,朱镕基听说她去了阿富汗,就称赞她“了不起”。闾丘露薇趁势抛给朱镕基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中国马上会跟孟加拉国就《曼谷协定》的具体事项签订协议,这是否违反了WTO的有关规定?”

“因为朱镕基正好提到我,有针对性,所以留了一个名字。”闾丘露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对记者,他都是笑的

其实,“接受香港记者随行采访”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是闾丘露薇和几个香港同行提的。在香港随行记者中,凤凰卫视和亚洲电视的随访次数最多,《朱镕基答记者问》中的许多资料,是由他们提供的。《朱镕基答记者问》的前言中,对凤凰卫视和亚洲电视表示了感谢。

凤凰卫视第一次派记者跟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是1998年随朱镕基去英法,跟访记者为吴小莉,这一部分的问答,收录在第四部分第一篇《在英国谈中英关系等问题》中。

闾丘露薇第一次出国随访是1998年,她和吴小莉随朱镕基去美国和加拿大。一直到2002年,几乎每一次朱镕基出访,闾丘露薇都没有缺席。

那一次,闾丘露薇跟着朱镕基,在两个星期之内跑了14个城市,“飞得都快晕了”。

闾丘露薇第一次向朱镕基问问题,也是在那一次。当时中国的入世谈判是世人关注的焦点,朱镕基在白宫南草坪克林顿的欢迎仪式上,第一句就说,蓝天多么美丽,闾丘露薇远远对朱镕基喊:中美的入世谈判,如果用天气形容,你觉得怎么形容?“好像他就远远地说,哈哈,挺好。那时候我们的采访要求比较低,就觉得,够了。”闾丘露薇说。

闾丘露薇形容当时的状态:“刚刚开始跟,其实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9)


回复

2013-09-09

要是能去HK听一堂闾丘露薇的课就好了。柴静永远这么理性,能否为沉默者发声、能否问得准确,也是自己从业中需要深思熟虑的。

maxmissing
回复

maxmissing

2013-06-23

老朱多好的人

回复

2013-03-19

为什么您在位得罪那么多人…如今您却仍然得到天下那始终如一的赞赏…!!!我见证六位总理,您在人们心中的威信与地位无敌…您为中华民族所做的一切,将永存天地…

回复

2013-03-07

我们的胃口也是一点一点变大的 三位女记者与中国官员的故事.

回复

2013-01-18

年轻记者要坚持

回复

2013-01-14

说得太对了,中国还有给百姓办事的媒体吗?

2009-10-30

中国媒体的责任就是歌功颂德,谁敢批评?这就是中国的自由。即:你有歌颂的自由,没有批评的自由。

回复

2013-01-13

大家尊重的不过是 头上的看不见的光环 所以 请珍惜你们手中的话语权

回复

2012-05-17

为啥这篇文章一点分享都没有啊!!

回复

2011-09-10

晕死了 怎么取这么个雷人的标题啊 简直是坑爹!

回复

2009-10-30

中国媒体的责任就是歌功颂德,谁敢批评?这就是中国的自由。即:你有歌颂的自由,没有批评的自由。

回复

2009-10-29

河北啊,河北的老农穷的卖自己的棺材板,说实话我们河北虽说守着北京好近,但是好穷的。好事拨款投资样样轮不到我们,但是一有大事戒严啊整顿什么的我们就首当其冲,又劳民又伤财。 唉我可怜的家乡。

回复

2009-09-28

动辄抬出中国,这样的人有多少敢拍胸脯说自己了解中国。 别老拿中国说事,搞得自己好像斗士。

回复

2009-09-27

"我在采访的是一个权力者能决定何种现实,和这个现实背后千万人的生活。" 果真如此!那“采访现实背后千万人的生活”我们能看得到吗?

回复

2009-09-25

中国的进步,推动的如此缓慢...

回复

2009-09-25

我们的领导人似乎更愿意接受国外记者的专访而很少有对国民的诚恳交流。国内记者做的专访在电视上有多少?

回复

2009-09-25

"摄影师吓得没举机器"~~~,哈,TNND

回复

2009-09-25

失望

回复

2009-09-25

向新三座大山的缔造者致敬

回复

2009-09-24

标题党啊,还以为是什么腐败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