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的话,就不要再改 《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前后

《朱镕基答记者问》是人民出版社2009年以来最畅销的书。陈鹏鸣最初估计销量为100万册,而目前发行仅半个月,印数已经达到了100万。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朱怡

半个月印了一百万册

多种盗版在市面流传

公安部、扫黄办协助打击盗版

《朱镕基答记者问》面世后,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陈鹏鸣接到了好几位读者的电话:“你们出了错别字。”——书的第176页,朱镕基接受韩国中央日报社会长采访,自述童年艰辛时,引用过《孟子·告子下》中的名言。读者认为,其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人”应为“斯人”,中学语文教材中也用的“斯人”。

陈鹏鸣认为,这一处并没有错,是人民出版社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孟子译注》核对后确认的,“这本书是研究孟子最权威的一本著作”,所以以此为准。

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

2007年到2009年,《朱镕基答记者问》的出版历时两年多。

“有读者收藏了有关朱镕基报道的剪报,有读者说很喜欢朱镕基的答记者问和讲话,可惜有的资料看不到。”《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的最初动因,据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介绍,是读者要求。人民出版社因此产生了出书想法。

仁者无敌

1999年4月9日,朱镕基在美国会见顾毓琇(美籍华人教育家,曾任上海交大教授、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后,接受香港记者采访——

记者:朱总理,你带了江主席的什么信息给他(指顾毓琇)啊?

朱镕基:我带了江主席送顾老的茶叶。

记者:什么茶叶?

朱镕基:黄山名茶。

顾毓琇:我就是说:“朱总理为国珍重。”

记者:
那朱总理你会不会这样做啊?

朱镕基:我要按老师的教导来做。我给你们透露一点,不然你没有东西写了。顾老送我十六字箴言:“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仁”字的意思很难解释,你们回去查查字典,仁者是无敌于天下的。
2007年春夏之交,人民出版社将出版意向向朱镕基办公室反映,朱镕基办公室早在2003年3月朱从总理岗位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回复

2013-09-26

朱总理所处的时代是承上启下的时代,政府的机能正在转换。那时他已经开了统治阶级敢说话的先河。虽然魄力颇大,事实成就不多。这也是转型期的困惑。我们对朱的敬仰就在于他的敢为天下先!

回复

2013-09-02

你们相信他?

回复

2013-08-28

赞一个,朱镕基!

回复

2013-05-31

价格虽然便宜,但是读起来,你会感觉到像是在吃饭时老是吃到砂子一样。 形象。。。。贴切。。。。

tigerdeviler
回复

tigerdeviler

2013-04-19

这份好早的南周,我现在才看。呵呵

回复

2013-03-19

为什么您在位得罪那么多人…如今您却仍然得到天下那始终如一的赞赏…!!!我见证六位总理,您在人们心中的威信与地位无敌…您为中华民族所做的一切,将永存天地…

回复

2013-03-07

说过的话,就不要再改 《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前后.

回复

2009-10-30

朱镕基总理是我比较崇敬的一个领导人,有魄力。他在任时我上初中,同学之间谈论最多的领导就是他了,我们都觉得他很厉害,虽然那时我们还小,但是孩子的眼睛是最纯净的了。 现在这本书的价格我觉得还是有点高,是真的给老百姓看的吗?现如今的老百姓真的那么富裕了么?这点真的还有问题.

回复

2009-10-29

真理的追随者说dang得宣传工作不如以前了,我觉得已经很多了,你没见到耳边充斥着都是为我们的父母官要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你没见领导下来检查满怀关切和期望?你没见天天开会天天见报的父母官的政绩?我也看到了自己身边的青山绿水果然成了“清山绿水”甚至黑水;我看到了城市里的土地一块块被用来盖了一幢幢的高楼大厦,却发现离买房越来越远;马路上到处是汽车,空中偶尔也能看到几只鸟,只是人家养的鸽子,还有几只大鸟,那是飞机。记得小时候一场大雨后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现在呢? 中国太需要像朱镕基总理这样有大魄力的人了,可惜这样的总理为什么会一届就下来了,我在想我的投票权呢?哪里去了,我身边这么多同样非常喜欢他的人怎么可能他不能连任呢?中国本来还可以大踏步的前进好几步!您是继周恩来总理后最伟大的总理了

回复

2009-09-29

国之昌盛,不是一人之力,是民族意识的崛起

回复

2009-09-27

《朱镕基答记者问》终于出版了,真的很期待。 好久没听到朱总理的消息了,印象中,朱总理是我最敬佩的官员之一。他上任始于1997年经济危机,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四年级;他离任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二年级。那是一个缺少判断的年龄阶段。所以,我对朱总理的了解也是从周围父辈、老师们的闲聊之中得来的。 周围长辈的普遍赞誉,在我心底埋下了对总理的深深崇敬之情。朱总理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真”,真性情。说话真,回答问题真,不说官话、套话,不像是提前打过草稿。还有一个特别深刻地印象就是他任上的反腐。如今,每提到当官,就让我们联想到财源滚滚,联想到“隐型收入”,“灰色收入”。当官者给我们的普遍印象就是有钱。不必说更远的,就说我说感触最深的村官吧。我周围几个村的村支书、村长,不说是当地最富的,至少也是排在前几。就没见过穷村官。只要在村里干个三五年村长、村支书,就没有没钱的。当然,有些是在当村官之前就有钱了,后来更有钱了,有些是在做村官之后,才走上“富裕道路的”。也不能说他们就是贪污,或者有些在刑法上根本还算不上犯罪。但有一点很明显,村官比一般的百姓更容易发家致富。 所以,现在官场很容易给我们一种错觉:腐败仿佛已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官场的每一个角落了。

回复

2009-09-26

我很喜欢朱总理,也很高兴这本书能与我们见面.只是说实在的,这本的定价稍高了点,不利于此书在学生和普通群众中的传播!!希望再版时能稍微调低价格!

回复

2009-09-25

好是好 但是为什么弄这么高价格 是给老百姓看的么

回复

2009-09-24

百分之九十七的工匪反对财产公示,百分之九十的亿万富翁是高官子女!普通百姓是权力与金钱的剥削对象而已。

回复

2009-09-24

党的宣传工作为了避免个人崇拜不太突出个人,很少涉及个人的意志情感,这样的宣传显然没有什么吸引力。不过当政机关是属于国家,不是个人表演的舞台,动用公共资源来为个人进行宣传也有些不妥。

回复

2009-09-24

he21评论于30分钟前 不知道《他改变了中国》印了几本? ---------------------------------------------- 党的宣传工作已经大不如前了,在革命年代党是拥有极富战斗力的宣传体系的,而现在在实施了几十年的不争论政策以后已经成了这个样子,难怪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回复

2009-09-24

没什么意义...

回复

2009-09-24

不知道《他改变了中国》印了几本?

回复

2009-09-24

何新致朱相言语: “又及:我窃以为,您的公子如大有为,似可委之为中国石化或中国证券的领导,可在国内领取高薪。所谓内举不避亲。但作为国家首相之子,似不宜作为外国在华区域的利益代理人,尤不宜担任美国巨型跨国公司(如高盛财团)享持高薪的在华督办或业务主管。这是会招致物议和令人想入非非的。此或会有损您持政"清廉"的政声和清望。”

回复

2009-09-24

买了正版。有的,可能我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