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风云六十年】1978:中美建交前后的交锋

双方这样谈了四次,各谈各的,进展缓慢。拖了两个月,双方在售台武器问题上已有些交锋,但都还未亮出底牌。美方开始沉不住气了。

责任编辑:刘小磊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美打开了交往的大门,双方人员交往和高层对话逐步增加。1973年基辛格访华时,毛泽东提出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但双方在战略合作问题上并不顺利,中方批评美国政府是“踏着中国的肩膀跑到莫斯科”,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再加上尼克松总统陷入“水门丑闻”,自顾不暇,无法实现关于第二任总统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承诺,双方关系难以迈出更大步子。1974年8月福特接替尼克松入主白宫,继续对苏“缓和关系”,中美关系停滞不前。

1976年美国大选,卡特击败福特,当选总统。1977年1月开始执政的卡特总统,上台伊始,并未把中美关系置于急待处理的日程上,而是听信国务卿万斯的主意,开始与苏谈判,期望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但苏方态度僵硬,谈判陷于僵局。此后卡特开始把中美关系排上日程,1977年8月派万斯访华,提出所谓的“倒联络处方案”(编者注:即中美之间的联络处升格为大使馆,而美国驻台“大使馆”降格为联络处),遭到小平同志的断然拒绝。1978年5月,卡特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主张中美早日建交的布热津斯基表现积极,推动卡特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撤军、废约”三条件,以“日本方式”(编者注:即在关系正常化的条件下,中国同意日本与台湾民间商业来往的继续)解决分歧。布热津斯基访华后,中美双方于1978年7月开始在北京举行建交谈判。

1978年7月5日,中美开始在北京举行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次会谈。美方代表为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及其助手芮效俭。伍德科克提出了四项议程:(1)正常化之后美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