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风云六十年】1954:中缅共同倡导五项原则

中缅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消除缅甸对中国的疑虑,推动中缅关系发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刘小磊

1952年,我进入外交部,被分配到驻缅甸使馆学习缅甸语,亲历了1954年中缅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中缅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消除缅甸对中国的疑虑,推动中缅关系发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缅两国总理首次互访

缅甸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然而正如缅甸一位著名学者所说:“当缅甸联邦政府决定首先承认中国新的共产党政权时,它这一想法的背后是对侵略的恐惧。”缅甸总理吴努曾生动而坦率地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当时,缅甸国内有缅甸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又有国民党李弥残部数千人盘踞在缅甸东北部掸邦一带。中缅两国之间还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吴努十分担心新中国会以追剿蒋军为借口,实行现在人们所说的“先发制人”,入侵缅甸,并输出革命,支持缅共推翻缅甸政府。

因此,当周恩来于1954年6月访问印度后到达仰光时,他面对的是一位对新中国充满疑虑的缅甸总理,而吴努面对的则是一位和蔼可亲、平等待人的中国总理。两位总理的初次接触使中缅关系出现了戏剧性的重大变化。

在会谈中,吴努表示,缅甸人口只及中国的云南省,缅甸政府一直怀疑中国对缅甸有领土野心,为此甚感恐惧。他还提出:缅甸共产党一些领导人和克钦族军人越境到中国云南接受军训,这使缅甸政府感到忧虑,希望中国采取步骤避免上述不愉快事件的发生。

周恩来向吴努介绍了中国和印度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示新中国的政策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