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为何去西藏】拉萨离这里很远
“西藏”在近10年来一直是都市青年口中无比时尚的旅游目的地,他们对这个地方却只有足够传奇但少得可怜的香格里拉式想象;西藏题材绘画已有70年的当代历史,却似乎并没能太多地提供那里的现实信息
1945 张大千 《藏女黑獒图》
1950年代 叶浅予 《舞蹈人物》
1954 董希文 《春到西藏》
1961 潘世勋 《翻身曲》
1976 陈丹青 《泪水洒满丰收田》
1985 韩书力 《藏女与水》
邱志杰上一次去拉萨是2006年10月,这个城市的现代化让他受刺激。街头的指示牌和标语一定是汉、藏、英三语,诸如“请勿践踏花木”、“建设和谐社会”,或者“厕所”、“公安”、“居委会”。在当地小学英语课本上,他看到的例句不再是自己小时候学的“This is a pencil”;拉萨的孩子们学:“你们旅馆有热水吗?”“银行几点开门?”“我可以付美元吗?”
也有不那么直接为涉外旅游服务的句子,比如:“未来会是什么样?”“拉萨离这里很远”“美国离这里很远”。用藏语标注出了英文发音,这些句子能念出古怪的英文。邱志杰请工匠把这些藏文刻上玛尼石,放到不同地方的玛尼堆里,是他自己的一件作品。
“拉萨离这里很远”,很可能是在确实离拉萨很远的藏区,为应付外国背包客问路准备的。但就是身在拉萨,这句话也许仍然正确。
本来以为活佛无所不知,现在发现他们都用Google
2006年4-5月,邱志杰带着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总体艺术工作室的四十多个学生,展开了一项关于西藏题材绘画的调查,名为“颠覆香格里拉”。
他们先是搜集研究了自1930年代以来各种以藏族生活、藏区风情和文化为表现对象的绘画作品,整理出当代美术西藏题材的六个时期和关键词,从抗战时期的边疆概念、西藏民主改革后的翻身农奴,直到如今消费主义的香格里拉符号。
调查的第二阶段,师生四十余人去往四川甘孜州的炉霍、德格,青海的玉树、西宁,西藏的拉萨、日喀则等地进行现场调查。指导教师邱志杰要求每个人以“本来以为,现在发现”的句式造三个句子,得到了如下收获:
“本来以为活佛无所不知,现在发现他们都用Google。”
“本来以为只有汉人有‘香格里拉想象’,现在发现藏民都有‘杭州想象’。”“本来以为喇嘛只承认佛祖,现在发现他们认为上帝是佛祖的‘道友’。”
“本来以为科学的发展能打破藏民对佛教的信仰,现在发现他们说‘信仰佛教带来科学的发展’。”“本来以为香格里拉是存在的,现在发现香格里拉只是大家共同编织的梦想。”……
400幅具有代表性的西藏题材绘画,用电脑喷绘出复制品,在藏区的寺庙、中学、露天集市和灯光球场举办露天画展。最后一次画展,当地藏民可以随意拿走这些画。藏民争抢这些画作的过程,很直接地反映了取舍标准:他们不喜欢表现丑陋的作品,“泼皮现实主义”把人画得歪瓜裂枣的,基本上不受欢迎;挑剩下的往往是版画、黑白水墨;色彩鲜艳的、“画得像照片”的最抢手。
但画得像照片的,有一些明显粗暴地违反常规,会受到非常激烈的抨击。一幅工笔画,五彩缤纷、人物众多,所有藏民却都深恶痛绝。画面上是一群女人在天葬台上,还有一个女人体仰躺着。“他们说第一女人不可以上天葬台;第二人体应该是趴着的不该是躺着;第三只有天葬师在秃鹫才会来;第四转经筒竟然给扔在地上,是可忍孰不可忍。”有人甚至愤怒到直接追问:这个作者是谁?
香格里拉只是大家共同编织的梦想
“我们伪造出来的、完全脱离西藏现实的这种文化,这个可可西里、越野车圣地、背包族圣地,其实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消费品。”邱志杰说。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大小小的公司请一个“仁波切”(藏族佛教信徒对活佛的普遍称谓),来给整个公司的人摸摸顶,已经成为一个时尚。“可你读读西藏的历史,看看那些仁波切谁要是不听话,出卖了西藏的利益,达赖喇嘛还把他淹死,取消他活佛称号,不许他转世。”
1991年邱志杰在西藏一个农家蹭茶喝,发现他们已经用洗衣机来打酥油茶——把茶和酥油扔进洗衣机里搅拌,从排水管直接倒出酥油茶来,他们说这比酥油筒打出来的要香。
“藏族一直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民族。他们现在甚至生产专门的酥油茶机,就跟咖啡机一样,一推一杯。”大昭寺门口广场就有一个大广告牌,“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某某牌电动酥油茶机”。但带着香格里拉想象的背包族们可能不愿意看到这些,他们认为大煞风景,破坏西藏传统文化——“问题是这么想的人在住旅馆的时候,都会问有没有热水。”
整个社会消费香格里拉想象,体现在西藏题材绘画里,就是刻意忽略当下的现实。在“眼熟能详”的风景、服饰、建筑之外,看不到网吧、背包客、地产广告牌。邱志杰认为当代艺术不能再走这条老路,“要面对当代,选取当代的真实。再就是要破除伪历史,钩沉出一些比较真实的历史。其实有一些历史早就被钩沉了,只是在流行叙述里它们被忽略、被淹没。”
“用正确的方式进入西藏”
“当代艺术打中国传统文化牌,就是地摊文化、周易八卦、书法、气功;然后打红色中国牌:毛主席、天安门、熊猫;再打改革开放牌:烂尾楼、民工、摩天楼、拆迁话题。现在开始有意识地打西藏牌,而且西藏牌现在很猛,非常有效。我相信不久就会有大量的中国的艺术家冲进西藏,用西藏资源来做东西。”邱志杰与学生的调查和整理,是希望让中国当代艺术家“用正确的方式进入西藏”。
1995年,美国某环保基金会资助中国当代艺术家举办了名为“水的保护者”的行为艺术节,分为成都段和拉萨段。最有名的作品包括宋冬的行为《印水》。“那次活动有很多西藏本地的艺术家参与,而且没有他们的参与这次活动根本就做不了。”但如今众人谈论起来,几乎从不提及当地艺术家。邱志杰认为这对他们显然是种伤害。“以藏族画家为主的年轻人,自己攒了一个根敦群培画廊,现在相当于当地的民间艺术中心。我们要有一些活动,把他们拉进中国当代艺术的框架里来,否则会有很糟糕的结果。”邱志杰说,“现在西藏有一群有点现代观念的艺术青年,有汉有藏,是全球化、网吧密布、青年旅馆密布的环境下的新拉萨人。如果我们没有一种胸怀去吸纳和关注他们,很可能是一家欧洲画廊跑到拉萨来组织一场西藏当代艺术展,起一个英文称号是‘Tibetan contemporary art’。发起和参与的几个汉人可能在展览中被排除得精光,剩几个当地藏人再加几个流亡欧洲的藏人……整个事情就开始变质了,这些西藏画家在拉萨就会有麻烦。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关系,我们应该拿出开放的心态,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