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源:上善若水
世纪金源集团掌门人黄如论,以单年捐款额8.5亿元人民币居2009年胡润慈善榜榜首,近几年总捐款额名列第二。在9月5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上,世纪金源以逾106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名列第492位。
世纪金源集团掌门人黄如论,以单年捐款额8.5亿元人民币居2009年胡润慈善榜榜首,近几年总捐款额名列第二。在9月5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上,世纪金源以逾106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名列第492位。
“世纪金源所做的项目,做一个成一个。”有人这样说。早年北京、昆明两地世纪城项目的红火、连续几年稳居慈善榜前列,世纪金源集团和其领导者黄如论早已名声在外。然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之言,黄如论铭记于心。由他掌管的世纪金源集团,从福州征战京城,再扩展至十余个省市,而今已是集房地产开发、星级大饭店、大型购物中心、金融资本运营、矿业开发和物业管理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民企集团,居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第492名。
多条腿走路的益处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放到企业的经营里面也可引申为“多元化经营”。而“企业多元化”却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引以争论的话题。
有人认为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发展至今形成六大产业的世纪金源集团是名符其实的“多元化企业”。“在各产业间,注重整体效应,以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可以规避企业资源分散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和管理成本增加。”黄如论说。
在黄如论看来,多元化是否可行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其主业是否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席卷中国时,世纪金源集团“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战略亮剑出鞘,发挥显著优势。
“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集团受影响最深的是房地产,一度陷入低迷。董事局迅速启动集团所有的二线公司支持房地产,到今年,房地产销售逐步好转,又反过来支持二线企业。在多元化运营过程中,集团董事局的统一指挥也至关重要,在这一基础上各产业才能同归如一、并举发展,以此保证了品牌的统一和综合效益的提升,进而全面推进企业发展。”黄如论对记者说。
内外功兼修
“企业作为经营性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外界接触,需要取得很多方面的支持与认可。聪明的人,应该善于引导他人欣赏你,进而主动认可你的优点,支持你的工作,将这种方法用于经营,企业的生意也就红火了。”说到经营,黄如论颇有心得,
世纪金源之所以成功,用黄如论的话来说,“没有奇迹,是做事的智慧和勤劳所致。”
每到一地投资,集团都是一直秉承“不囤地、不圈地、不炒地”的原则,用最短时间完成开发项目,用合理的价格销售项目。这样的企业势必会赢得社会大众的信任和支持,企业品牌也随之树立起来。
在日益扩大的企业格局中,自上而下的廉政建设成为这家民营企业颇具前瞻性的一着棋。
通过构建良好的廉政体系,金源集团上下形成廉洁自律的整体氛围,而对于内部管理人员更要求其始终保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诱惑,“在易走易污处着切实脚步,在难舍难忍处下刻苦功夫”,既以此督促每一位管理者在自我职业生涯中走得长远,行得圆满,也使得企业能始终沿着为商有道的正途稳健前进。
经营企业要“内外功兼修”,如果说廉政体系是内部机理的话,注重社会效益则是赢取口碑的不二法宝。
“我们始终坚持为民生盖房的开发理念,在项目的指导理念、运作模式、投资战略都以此为衡量依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集团并以此为指针,创立了‘造城模式’。”黄如论说,“开发北京世纪城时,就开始以城市经营的观念对整个社区进行规模性、全配套的开发,不仅建住宅,也同步建成各种商业、教育等设施,让居住其中的人可足不出户而一应俱全。”
这种模式在楼盘即发售之后便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随及开始沿用到昆明、贵阳、长沙、合肥、南京等地的开发项目。
在新开发南京项目中,对造城模式已经熟稔的世纪金源来说,对城市运营理念更为了然于胸,集团在长江以北开发1600万平方米,集住宅、现代商贸、休闲娱乐、名医名校、商务办公等项目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这些项目的建成无疑对提高当地人民的居住条件,平抑地方房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责任体系中,世纪金源集团也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旗下的房地产、大型购物中心、星级大饭店、物业管理、矿业开发等不仅为提高地区商业水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为吸纳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集团旗下企业经常定期定点与当地商户联合举型招聘会,前段时间、昆明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就联合各承租商户,提供数千个岗位以帮助辖区内的农民、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同时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集团在相对优势并不突出的西部城市投资项目,并且逐步深入到一些边缘的城市,如云南腾冲、西双版纳、临沧等偏远落后地区进行大规模投资,为帮助当地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我们在重庆投资的shopping mall以及两座五星级饭店,便是响应国家开发西部的号召。”黄如论向记者介绍,“当时,邀请世纪金源投资的省市很多,对比企业投资目标,重庆并非最优选择。但是,面对当时相关政府领导非常恳切的邀请,以及国家的形势,集团不仅决定前去投资兴建商业项目,还拿出7000万元改造了当地一个街心公园,一下子改变了重庆观音桥商圈的整体面貌。”
做事与做人
“取诸社会,用诸社会,要那么多钱干嘛?金钱只是一个符号,再多的钱对我也是一个样。”黄如论说。这或许正是他连续多年高居慈善榜前列的思想发端。
2008年,世纪金源集团向云南省一次性捐赠1.816亿元,支持当地的公益事业。其中除了传统的助学、养老之外,捐赠中还包括了紧密结合国家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扶贫项目,即在该省临沧市的临翔区、云县各建设1万亩高标准、高水平的核桃基地,帮助当地农民各饲养1000头优良品种奶牛,让这些缺少经济收入来源的家庭可以一步步致富,逐步帮助受助地区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壮有所为”的和谐社会体系。
在此之前,金源集团还捐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了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个人非公募基金会——福建江夏百姓医疗救助基金,针对相关弱势群体实行长效援助。
这些,都不过是金源集团众多善举中最普通不过的片断。
二十多年来,世纪金源集团参与捐助的公益项目包括博物馆、医疗中心、修桥铺路、教育、成立各类基金等,捐出的善款已近人民币20亿。
在众多的慈善公益项目里,助学一直是金源集团的重头戏。到目前为止,集团在北京、福建、江西、云南、重庆、湖南、贵州、四川、山东、新疆、甘肃等地多处捐建希望小学达167所;并全资捐建了全日制公立中、小学多所,本科院校1所,以及人民大学“如论讲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等,在提升教育硬件水平上不遗余力。
黄如论先生对外的乐善好施是低调的,在企业内部,他同样低调地奉行着“内外兼善”,致力于提高员工薪酬和福利待遇,关心他们的职业成长。
黄如论先生认为,员工不仅仅是打工者,而是与企业荣辱与共的伙伴,是自己的家人和同志。所以即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2008年,他也未曾实行过降低工资待遇或者裁员来缓解当时受到牵连的集团房地产业务、饭店业务。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黄如论先生在集团年会上郑重承诺全体员工:企业将执行“不裁员、不减薪,还加工资”政策,并对全集团万余名员工进行了一次平均比例在10%的工资普调。
“尤其是考虑到基层保安员工大多是年轻小伙子,正处于成家立业、需要用钱的阶段,给这一部分员工每月增加300元,目前,世纪金源北京地区的保安员月薪已经超过2000元,并享受年底多薪、包吃包住、简单医疗免费的福利待遇。”这些细节可见黄如论的有心。
而当时集团正处在“三地项目共900万平米同开工”需要大笔资金投入、2009年经济形势尚难预料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筹措这笔钱,黄坦言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他认为,作为董事局主席,作为这个“大家”的家长,在经济艰难的时候照顾好每一位家人,带领家人走出困境是他的责任。
有一次,在集团内部员工交流会上,一位员工向黄如论提出关于“慈善精神”的问题。黄回答他:他对外的每一分捐款都汇聚了集团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正是因为他们平时对企业的无私奉献,才会有今天作为集团董事局主席对外捐赠的20亿。黄如论希望每一位正在为企业拼博的员工都能分享这份参与的荣耀,让他们意识到并不只有在为自己奋斗,他们也在为社会做着贡献,这样员工便能够体验到一种职业之外的、对于人生价值的成就感,而这些便是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信仰的基石。
一个人的成功与其拥有信仰与否,信仰的正确与否至为相关,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正确的信仰会引领个人的为人处世行为准则合乎道义;会增强企业向心凝聚力,使得企业内质呈现生态性优化,从而使企业更容易实现每一次目标。”黄如论说。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