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联涛:反周期监管不受欢迎但必须得做

你知道这个金融危机最好的先兆是什么吗?谁先参加OECD的俱乐部,谁就先危机。

责任编辑:肖华 实习生 贺颖彦

●没有永久有效的监管,监管是一门艺术,哪里无为,哪里有为,取决于怎么判断

●作为监管者,尽管有时舆论可能不赞同,但事后会发现监管是对的

●为什么很多日本、韩国银行走出去后来又回来了?因为没有管好自己,没赚钱,最后沉痛地回到东京,回到首尔

●成为储备货币的基本条件有三:保护产权、交易成本低、高度透明

●当年日本过早想做储蓄货币,一个机遇却变成一个祸根

沈联涛,1998年-2005年连任三届香港证监会主席,现任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

在全球深陷新一轮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出版了新书《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

他说,没有一次金融危机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因素:

一国的危机与国内市场、政策和制度的失败相关,而全球危机则与在网络化世界中通过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而传导的失败有关;

我们一直未能及时察觉危机的出现,因为我们在社会行为准则、政策制定及实施上,在思想、法律和行政体系上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在起作用,每一方面都有盲点;

如果这在一个国家里是很糟糕的事,那么它在全球范围中就是灾难性的。

会后,沈联涛接受了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数家媒体联合采访。

反周期监管

记者:1997年以前你是作为一个监管者的身份来说,而现在你是作为一个学者的身份来感受这场全球金融风暴,两个角色对你感受金融风暴有什么不一样吗?

沈联涛:1997/1998危机年的时候,我在香港证监会任上,我自己做了3个大选择。我听取了一个朋友的意见,他说在危机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几万个,但这是不可能的,在三五年中,你可能只能做3件大事。

我选择了3个方向推荐给特区政府。第一就是翻新香港的证券法。如果香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