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被“山寨”,淘宝很抓狂

当众多“炒信”公司步步摧毁淘宝信用之时,淘宝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一场混战就此爆发……

责任编辑:傅剑锋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曾俊

淘宝网一直被喜欢网上购物的消费者们认为是信誉比较好的国内最大的“网上商场”。但这种信誉正在被摧毁。

淘宝赖以维持信誉的手段之一就是给在淘宝网上的众多网店建立信用评级体系,信誉特别好的可打上“钻石”与“皇冠”标志。

但有人开发了一种软件系统,只要网店主人给钱,他们就可以任意帮网店信用升级,以欺骗消费者。

当众多“炒信”公司步步摧毁淘宝信用之时,淘宝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一场混战就此爆发……

寄生在电子商务上的灰色经济

在淘宝网,网店显示的信用等级如果是“钻石”或者“皇冠”,就会意味着这家店值得信赖,消费者就会更愿意去逛这家店。

信用升级本是一件需要卖家逐渐以诚信交易去实现的事,但炒卖信用者利用虚假交易,可以帮网店主人轻易实现信用升级以欺骗消费者,并已形成寄生于淘宝网上的庞大黑色经济链。淘宝网负责人称:“他们伪造信用,是另一种伪钞制造者。”

为了减少伪造信用的情况,6月24日淘宝网第二代安全稽查监控系统的上线,双方诚信大战爆发。

该网常年有57万人开店,数千万网民在淘宝店购物。之前发生的“皇冠门”事件曾经引起广泛关注。

当时,有人在淘宝贴吧爆料称:许多“皇冠”店铺并不是靠自己的诚信交易取得,而是从“炒信”公司花钱买来的。并且列出了一些店铺。淘宝为此封了一些被爆料的皇冠店铺。

7月23日,中央电视台就“刷钻”“炒信”进行了专门报道。淘宝正是在那个时候宣布:自7月24日至8月6日进行诚信自查活动。

所谓刷钻,指的是专门以增加卖家信誉等级的一种活动,也叫炒信(炒卖信用)。这种利用虚假交易增加卖家信誉的炒作,本身就成了一个可以赢利的行业。

这一附着在诸如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灰色产业”,最开始由一个叫杜朋运的炒家在2006年“发明”——他所创办的网丫网2006年开发的信用炒作平台“信保宝”系统,一度占据了高达70%的信用炒作市场,一直被称为国内最大信用炒作公司。

几年间,在中国电子商务用户达到上亿时,“炒信”市场也发生着激烈的变化:

2007年,给网店刷一个“皇冠”需要一万元,“炒信”公司的利润可以达到30%,有的甚至达到70%至80%。而到了2008年,因为“炒信”公司的不断增多,“炒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刷一个“皇冠”的费用降到了7000元至8000元。到了2009年,“炒信”市场更加不“景气”,刷一个&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4)


回复

2012-05-22

嗯。觉得还是不错的,企业和国家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不然就真的乱了套了!

回复

2012-05-22

111111111111111112222222

2009-08-28

如果淘宝撒大网全网普查信用炒作之前先想一想可能出现的后果与影响,先挑选一部分(比如短期内信用上升快得让人难以置信、可疑交易特别多的)卖家进行调查,是不是如今矛盾深重的局面就可以避免出现呢? 个人觉得此次淘宝网的普查,其实是将自己置于了最不利的境地,将自己深陷重大公关危机。全网大部分卖家被涉嫌炒作,众多被冤枉的卖家集体将愤怒的矛头直指淘宝;没有被冤枉的卖家也混杂其中一起喊冤,呼声越来越高;炒作信用的卖家和专业机构的经济利益直接受损,被夺了饭碗的人们更是与淘宝不共戴天;本身的竞争对手,就算淘宝自己不出事也巴不得淘宝出事,没事也要攻击服务器玩玩的其他网站更是拍手称快,唯恐天下不越来越乱、淘宝名声不越来越黑;本身对网络交易、电子商务就没有什么正面报道的各路主流媒体又白捡了一次吸引眼球的新闻线索……众多各路黑白力量拧成一股绳,而矛头直指的对象只有一个——淘宝网。

peci
回复

peci

2012-05-22

我对淘宝的不信任,始于在淘宝商城里一个所谓来自英伦莫著名户外买到假皮户外,投诉无门,恶评被删,于是乎,我就避之不及了,看来,我那时候的愤怒总有一天会被消解的——淘宝不抓紧时间应付这些肿瘤,大象的也会因自身的病变垮掉的!

回复

2009-12-17

政府总是在需要的时候不在,不需要的时候伸出他们想要管理尽情的手!

回复

2009-09-09

如此一篇文章也引来duduyuguilian用处理公关危机的手法滔滔不绝。

回复

2009-08-30

不得不说,淘宝的很多做法其实是在纵容不良商家,淘宝在执行第三方裁决时,经常让人感觉无力.企业本身已经如此,作为消费者实在不能抱有幻想.

回复

2009-08-29

里面说的阿迪和淘宝的合作就是扯淡,搜一搜,到处都是阿迪的仿鞋·····

回复

2009-08-29

诚信点就那么难么?支持此次活动,对于每次登陆淘宝接收的大量刷信用的ID,先举报再黑名单之,现实里太多的坑人了,就给淘宝一片诚心舞台吧!

回复

2009-08-29

都为钱疯了。毛泽东热血一号群,1698505,欢迎有识之士加盟。

回复

2009-08-29

国民素质过于低下,我用的是过于低下!!素质高的人不得不选择低下

回复

2009-08-28

炒信用的人太贱了, 中国人本来就不讲信用, 难得淘宝开了个好头就有这么多人跳出来, 说什么好呢...支持淘宝.

回复

2009-08-28

(本文写于亲访淘宝网总部之后,离开杭州之前。在淘宝网总部(拍了照片,整理后再上传),我见到了一群80后的年轻人,他们也和你我一样年轻、有活力、也会犯错误。如果是一群老陈古板的人在做淘宝,我可能就不写这篇文章了。我想本文也可能被删掉,但我还是想试一试发表:既然是年轻人,应该能听进去真诚的建议。我也希望回帖的同学们手下留情,让我们冷静下来思考……)

回复

2009-08-28

原本就需要淘宝网去公关,每个卖家靠自己的力量去努力,使社会大众真正认识、接受电子商务。现在公关的难度更高了,所需要作出的努力翻倍了。我很想对淘宝网说,如今你已经站在了中国最高最大的平台上,你随便一句欠考虑的话都有可能招致无法挽回的影响,请你一定要谨言慎行! 在淘宝网总部,接待人员第一句话问我,您来此为何?答:我想亲眼见见我奋斗了几年的网站,我有一句话想亲口对淘宝网说。 有的网友问我:你的涉嫌信用已经没有了,你还去干嘛,去了有用吗? 有用没用我不知道,但在我心中其实一直都有个答案,这个答案我想亲口告诉淘宝网。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我将这个答案对淘宝小二重复了很多遍、很多遍:网站也好、卖家也好,我们都是做电子商务的,如果我们都不相信电子商务的真实,如果我们都都认为电子商务是虚假的…………………………

回复

2009-08-28

网内还只是制造矛盾,网外会怎样? 不知道淘宝网在写这样的帖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外界舆论、媒体从中获得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当今网上购物几乎等于淘宝购物,淘宝网公开宣称1千多家卖家删除了“虚假信用”,很多不了解的人就会通过媒体转载报道认定网络上的几乎所有卖家信用都是虚假的!这样的结论一旦植根于人心,打击的不仅是淘宝卖家,打击的更是中国最大的c2c淘宝网,打击的是中国人眼中的电子商务! 中国虽然目前上网购物的人不少,但所占全国人数的百分比还是很低,电子商务在中国虽然已经刚走过起步阶段,但尚在快速发展、壮大的阶段,并且这个阶段会持续很长时间。全国还有很多老百姓对电子商务不了解、有着怀疑,也就是说还有更大的蛋糕等待我们去开发。本身传统主流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多是偏颇和误解,原来报道的最多的就是网上购买的东西不是假的就是次的,现在连网上的信誉都是假的,网上还有真的吗?

回复

2009-08-28

如果事件伊始,淘宝不定义为“涉嫌”,事后不宣称1千多家店铺删除的是“虚假信用”,如果每次措辞之前都想清楚即将产生的影响,我想淘宝会是一个更成熟的网站。“涉嫌”一词只用在违法犯罪行为上,但凡“涉嫌”后面紧跟的都是罪名。一个普通市民走在大街上,迎面过来一个没有执法权的人说你“涉嫌XX”,你如果是一个良好市民,你做何感想?我想很难没人不生气吧。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会说,你说我涉嫌XX,那你拿出证据来,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原则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我们听到的各种电话录音、网上的帖子都在质问:你说我涉嫌,请你拿出证据来,因为谁主张谁举证!据了解,基于各种考虑淘宝网不能给出二代系统侦查炒作的凭据,于是在面对各方质问的时候明显道理上站不住脚,讲不下去。

回复

2009-08-28

淘宝是中国目前最大的c2c平台,得到的关注是最多的,骂声和掌声也应该是相当的,只有专制的政&府统治下的国家才会只有喝彩、没有批评,美国和中国两大国尚且有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淘宝网一介公司要文明、开放又有何难,何不可呢?

回复

2009-08-28

如果淘宝网的官方言论中不那么自信的宣称99.99%的正确率,如果事前对自己的能力与认知多一份怀疑(对不起,这令我想到一句俗话:只有无知的人才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如果事后采取的措施、发言的措辞多一份思量,是不是矛盾就不会如日中天呢?99.99%正确率的说法,我想现在淘宝自己看来也太过于幼稚了。对待情绪激动发帖的人,直接粘贴、禁言的一系列希望控制舆论的做法,也不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平台应有的作为。 这一点,淘宝网应该向我们光荣、伟大、正确的党学习,应该向党领导下的我们的政&府学习。多年以来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缺乏沟通了解,西方媒体对我国一直有着很深的偏见(即便现在也只是有所好转,没有消除),去年的地震、今年的新jiang事件,政&府让众多西方媒体也在第一时间赶往事发现场,让不同国度、不同立场、不同见解的各路媒体都亲眼见证事发经过、并发出自己的声音,结果我们得到的不是顾虑中的批评,而是全世界广泛的赞誉。且不说政&府处理事件的效率、能力如何,单就开放媒体一事,便让全世界对我们这个国家的政&府另眼相看、肯定有加。这个世界最强大的是美国,全世界把最多的关注、最多的骂声、掌声给了他;中国也不可避免的会成为世界强国,会在世界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日后面临的也不止是赞誉,还有更多批评,要当世界强国也要有相匹配的胸襟和态度

回复

2009-08-28

搬起石头砸下去的不仅有该砸的、还有误伤的、更有自己的脚,不该! 而周围一帮兴高采烈的看客本来就说网上的东西不是假的就是次的,这回又多了连信用都是假的一说,万万不该!

回复

2009-08-28

如果淘宝撒大网全网普查信用炒作之前先想一想可能出现的后果与影响,先挑选一部分(比如短期内信用上升快得让人难以置信、可疑交易特别多的)卖家进行调查,是不是如今矛盾深重的局面就可以避免出现呢? 个人觉得此次淘宝网的普查,其实是将自己置于了最不利的境地,将自己深陷重大公关危机。全网大部分卖家被涉嫌炒作,众多被冤枉的卖家集体将愤怒的矛头直指淘宝;没有被冤枉的卖家也混杂其中一起喊冤,呼声越来越高;炒作信用的卖家和专业机构的经济利益直接受损,被夺了饭碗的人们更是与淘宝不共戴天;本身的竞争对手,就算淘宝自己不出事也巴不得淘宝出事,没事也要攻击服务器玩玩的其他网站更是拍手称快,唯恐天下不越来越乱、淘宝名声不越来越黑;本身对网络交易、电子商务就没有什么正面报道的各路主流媒体又白捡了一次吸引眼球的新闻线索……众多各路黑白力量拧成一股绳,而矛头直指的对象只有一个——淘宝网。

回复

2009-08-28

如果淘宝设立一个顾问机制,挑选一些小、中、大各个阶层的卖家作为顾问,经常听取卖家们的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每半年举行一次座谈(可以用网络形式)就当前最集中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但凡推出新系统之前召集顾问征询意见,是不是可以帮助淘宝网更全面、更直观的体察民意呢?淘宝网看问题、定制度有自己的角度;卖家们处于销售终端,实时掌握着每一个顾客,了解着最为全面的情况,很多时候卖家比小二更加了解顾客、更加了解做生意的每一个环节。听听卖家们的声音是不是有助于淘宝更加正确、更少失误的管理、革新整个网站呢? 如果此次淘宝网自信的推出二代系统之前,不仅先进行内部测试,更挑选一部分卖家进行小范围试验,再经过多次修正,是不是信用普查的步伐会更稳健、尽可能避免后来出现的种种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