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财经作家的100亩“试验田”
每年蓝狮子员工都会到岛上摘杨梅——“我们从不住那里。岛上蚊子多,很潮湿,可以看电视,但是,就那几个频道,也不通网络。”
吴晓波认真计算过这项投资的成本和收益,这个岛也成为他验证自己对中国经济思考的一块“试验田”
听说丁磊养猪的消息后,吴晓波发短信问丁磊:“这事儿真的么?”丁磊回他:“兄弟,这事可真有。”吴晓波大笑:“好哥们,你去养猪,我去种菜。”
不是开玩笑,他还真有自己的一块自留地——他和朋友在千岛湖畔买下的一座小岛。
这无关风月。“我是搞财经的,一直认为中国土地最值钱,土地价格处在上升通道中,所以一年买一套房子,坚持了十多年,包括在千岛湖买的这个岛。最初是想买个乡间别墅,后来就搞大了,租下了千岛湖旁100亩果园。”
一个习惯在文字里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书生总容易被当作是“动嘴不动手”的主。但吴晓波显然想多走一步。这个岛也成为他验证自己对中国经济思考的一块“试验田”。
吴晓波:财经作家。代表作品,《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等
100亩杨梅园
这是一项理性的投资,尽管,听上去很不靠谱——当果农。
吴晓波认真计算过这项投资的成本和收益。“一棵杨梅树最多可以挂果100斤,那么4000多棵杨梅树,就有可能产40多万斤杨梅。按照现在2.8到3.8的收购价格卖掉,每年就是100万元的收益。而按照杨梅树的生产周期,旺产的时候,每棵树可以挂果2000斤。”
所以选择种杨梅,是他向林场场长讨教的结果。场长告诉,杨梅最贱,每年只要施肥一次,除草两回,基本无需培育,而且种植8年才有收获,一般农家拼不起这个时间。
中国“私人岛主”成长历程
1996年,杭州艺术家朱仁民获得“莲花岛”,中国第一代“私人岛主”产生。
2003 年7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首次提出无居民海岛属国家所有,允许个人或机构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租用期最长为50年。具 体程序为:先进行申请的行政审批,再通过政府招标、拍卖等方式,最后确定海岛的利用人。同年,国内外商人对无人岛投资开发热情迅速升温。
2005年1月1日,中国首个无人岛地方性法规《宁波市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私人购、租海岛火热。
2005年10月下旬,浙江省人民政府对省内无人岛开发计划紧急喊停,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项目必须报省政府批准。
两年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宣布:暂停审批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
2008年12月10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拉动内需的“海十条”政策,单位和个人可以按照规划开发利用无人岛,并适当简化有关海洋资源和生态影响的论证。
2009年,全国人大审议了中国第一部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草案)》。海岛开发将有法可依,但具体实施效果仍待观察。
资料整理 实习记者 刘晓旋
吴晓波决定大规模种植杨梅。他请一对当地的老夫妻住在岛上,帮自己打理岛上的杨梅树。
所以选择买下半岛,是出于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安全问题、水电供应、交通水运。买下的若是湖中一个孤零零的小岛,各种投入成本一下子会高出很多。
一切正如之前估计的。3年后开始挂果,到2006年,吴晓波的杨梅可以“市场化”了。产量比之前预想得还要大,也无需他为销路问题操心。附近的果商主动上门联系,把卡车开到岛的附近。每年一到6月,一车一车地运往水果批发市场。
吴晓波的岛成为杭州一带最大的杨梅园。每年,一些周边城市的人自驾游来千岛湖摘杨梅,一次收50到100元。
也有烦心的事。一到采摘季节,每天要雇70到100多的工人,吃饭、管理都是操心的事;杨梅烂得很快,山坡高处来不及采摘,第二天就“血流成河”;还有防偷盗的措施和成本,夸张的时候,附近的村民甚至开着卡车来偷杨梅。
这些都由他精明强干的夫人具体负责打点。吴晓波自认内心里只是一个写字的人。
杨梅引发的思考
岛和杨梅,也成了吴晓波财经专栏文章里的一个关键词。
在方寸之间,他常常和他的读者由此谈起,联想、分析、展望中国的土地政策、农业的希望,还有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等等……
第一次收获岛上杨梅时,吴晓波摘一粒放在嘴里品尝,酸中带甜。可是,相比较街边水果摊、超市里的杨梅,自家的杨梅看上去很小,也不特别的紫。有行家指点他一种“新技术”:喷洒一种农药,可以让杨梅早熟,个儿长得特大,卖相特别好。
“我当时问他:会有副作用吗?对方回答是:绝对吃不死人,但绝对能卖出好价钱。”
这让吴晓波吓出一身冷汗。他开始从杨梅想到自家平日吃的蔬菜水果,再担忧到中国食品行业普遍存在的“下毒”问题。“现在没有任何办法。未来,绿色农业肯定会是个很有希望的产业。”
他有时会和太太、女儿一起离开城市,到岛上享受几天全绿色的菜蔬、空气和水。他在岛上有座2层小别墅,各种设施齐备。“游个泳,看看山,看看水,再看看书。”现在,他正忙于《跌荡一百年》下卷的写作,写得痛苦时,就带着笔记本躲到岛上。“后来,发现这也很麻烦,因为写书常常要带一大堆资料在身上。”
100亩杨梅、一湾绿水,听着虫声,携一卷书,听上去很浪漫。
可是,他的下属们不这么认为,每年蓝狮子员工都会到岛上摘杨梅——“我们从不住那里。岛上蚊子多,很潮湿,可以看电视,但是,就那几个频道,也不通网络。”
毕竟是一个文人,吴晓波对这个岛还存有一个诗意的期待。“肯定会有一天,再也没有人愿意读我的文字,再也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我的书,可是我只会这门手艺,有了岛,我就可以去做农民,每年等一次收成,其余的时间就读书、陪太太、看云聚云散。”这也是吴晓波专栏里的文字。
到那个时候,他写的也许是山水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