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第三只眼看睡神

一个叫伯恩德·哈格曼的德国人,他不拍风景,不拍自己,在中国呆了6年,就拍了一堆中国人。这些中国人不是美女,也非帅哥,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点——都在睡觉。

中国“睡神”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些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苦闷和无奈,但他决定以活泼的全新角度和手法去解读它

人在异乡,总想拍点照片为自己的旅程留点纪念。有些人选择拍风景,有些人留下自己的大头照。而一个叫伯恩德·哈格曼的德国人,他不拍风景,不拍自己,在中国呆了6年,就拍了一堆中国人。这些中国人不是美女,也非帅哥,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点——都在睡觉。

伯恩德来自德国小城莱姆葛。2002年,公司把他派到北京工作,一年后他又“转战”上海。中国的一切对这个老外来说,都是那么新鲜。闲暇之余,他开始用自己的相机来记录中国的点点滴滴。有一天,他发现上海街头有个人,自顾自躺在商业街的街沿上睡觉。很快,他就发现喧嚣的街头,还有很多在浮生中偷得半日闲的中国“睡神”。他们非常擅长“因地制宜”,寻找尽可能舒服的睡姿打盹,有些睡姿的难度系数简直和杂技表演有一拼。在中国生活久了,伯恩德逐渐看到另一种文化生态。中国“睡神”们展现出来的强韧、灵活与适应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接纳和包容的社会态度,让他啧啧称奇,着迷不已。于是,他开始用“第三只眼睛”——相机来描述一个别样的中国,这个中国包容,随遇而安。

2007年,伯恩德在网上开办了一个网站——熟睡的中国人(www.sleepingchinese.com),把自己拍到的这些有趣的照片放到网上与全世界分享。现在,网站的点击率已经达到了130多万人次。在伯恩德的镜头下,人们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伯恩德以德国人特有的细致和严谨,把拍到的“睡神”分为三种:硬睡族、软睡族和群睡族。“硬睡族”的忍耐力与适应性无疑是最强悍的。在伯恩德的网站上,点击率最高的照片是一个躺在公园的长椅上睡觉的“大盖帽”——最囧的是,长椅正中有一道扶手,而这位“大盖帽”竟然将身躯架于扶手之上,弯曲成了一个S形,呼呼大睡。

与“硬睡族”相比,“软睡族”就要舒服得多了。炎热的夏天,为了躲避太阳的暴晒,有人想出了一个高招,在高高的大卡车下面用尼龙网为自己搭出了一个简易的睡床。这样既可以不用睡在硬邦邦的地面上,还能防暑,真是一举两得。

至于“群睡族”,顾名思义,就是成群结队睡觉的人。比如两个中年男人分别坐在一张公园长椅的两端,头对着头,手对着手,一只脚都蜷缩在椅子上。完美的对称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彩排过的。

在这些照片中,人们很容易看出来:“睡神”们大多属于城市中的草根阶层,再恶劣的条件也不能阻挡他们坠入梦乡的脚步,他们太累了,身心俱疲。 伯恩德意识到,中国“睡神”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些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苦闷和无奈,但他决定以活泼的全新角度和手法去解读它——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看”过中国。在网站首页上,伯恩德告诉所有来访者:你们之前被自己国家媒体所灌输的关于中国的“沉睡中的东方雄狮”、“新生的超级大国”这些概念,往往有失偏颇。事实上,你们所恐惧与陌生的中国,也拥有平和而疲倦的一面。通过他的照片,中国被外媒塑造的强硬形象逐渐被生动而细腻地软化了。

2008年,伯恩德离开中国,被公司派往南美洲,但他还在不断收集中国“睡神”新照片。对于这个古老的国家,他怀有无限的热情。在中国“硬睡族”的身上,伯恩德发现,古老的中国文化里,“随遇而安”4个字是多么深入民心。虽然在中国浸淫多年,伯恩德仍然自认为是个彻头彻尾的“软睡族”,床垫和毯子,是他睡觉时必不可少的装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