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 在殿堂中理性思考
这个小坚持,无关虚荣,也不是为了显示对古典音乐的了解,而是源于我自己的一个理论:一定需要两种以上的感官体验,才能得到更多的艺术感受。
这个小坚持,无关虚荣,也不是为了显示对古典音乐的了解,而是源于我自己的一个理论:一定需要两种以上的感官体验,才能得到更多的艺术感受。
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头脑风暴》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图/杨子
人们说,电视上的我思维敏捷、知识渊博,有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其实走下电视,走进音乐厅,我还是风度翩翩,态度亲和的。大家都知道我爱诗、爱美食,喜欢听古典音乐倒不太为人所知。我习惯在古典音乐中思考,思考着高雅艺术的命运。
每年我要看10场左右的音乐会。这习惯是从1991年开始的,地点一般是北京音乐厅,通常我是一个人去, 自掏腰包买票入场。去之前,我会换上熨平的西装、蹬上刷亮的皮鞋。其实我并不执著于名曲名家,也没有什么非听不可的曲目。一切随性,想去看去听的时候就去 了。我喜欢古典音乐,但不痴迷其中。只是若决定要去,就一定要买到好位置。这个好,具体是指前排中间,视野佳,能够清楚看到表演者的面部表情。
这个小坚持,无关虚荣,也不是为了显示对古典音乐的了解,而是源于我自己的一个理论:一定需要两种以上的感官体验,才能得到更多的艺术感受。孔夫子早就说 过诗书礼乐,是指不能光看书,还要自己把内容唱出来。看的时候是间接体验,自己唱是个人经验,想要记住不忘,就需要两者相加。单一器官受到刺激得到的效 果,往往印象不够深刻。对我来说,古典音乐会不仅是一种视听刺激,还可复活思想。流行音乐是感性的,听这种类型的音乐会带给人以感性情绪。但古典音乐是理 性的,当听古典音乐时,大脑会变得思维明晰,思绪会飘向一些深奥的领域,会考虑起一些深层次的、严肃的问题。
我常一个人去看音乐会,但若是别人邀请,我也不会介意和一群朋友共同欣赏,同样,我也会请别人去看。
邀请客户去格调高雅、装饰脱俗的音乐厅听音乐会,曾一时为一种时尚潮流。我也曾包过场,邀请上二百多个客户去感受一把听觉盛宴。我并非盲目跟从,这种社交 方式与其他社交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请客户去玩别的,比如饭局、酒局或是娱乐场所,他未必会去,去了也未必印象深刻,因为见得太多,玩得太熟;但如果 送音乐会的票子,十有八九是一定会去的。
除去高雅艺术和高端艺术场所本身的魅力,我还会加入小技巧。一般我会送3张左右的票给客户,这种赠法一般引发的结果是客户一家人都会去看。因为,比起男 性,女性更喜欢去音乐会,尤其是有孩子的女性。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以及音乐方面的培育,一定不会错过。这种家庭式参与所达到的效果,会比单独请客户一人好 得多。
最好的社交法,是准备10张左右座位相连的票子,送给3家人,大家在音乐厅相逢,开场前及终场后寒暄上几句,温馨健康,没有压力,这种场合更容易让人放下 心防,拉近距离;这种数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音乐会社交是一种场外社交,当坐在音乐厅内时,并不适合讨论什么。一切相关的交际都在开始之前及结束以 后,展开在音乐厅的某个咖啡馆,或是在之后的某个饭局上。
我和古典乐的缘分,要追溯到27年前。1982年,我在南京大学选修了音乐鉴赏课,我慢慢听完四十多首经典曲目,渐渐懂得如何解读交响乐结构。在美国哈佛 留学的那段日子里,我观赏过耶鲁学生会自己制作的歌剧,也曾在纽约百老汇看过5次音乐剧演出,第一华裔演员王洛勇先生主演的音乐剧《西贡小姐》,我也有幸 欣赏到。
(场地支持|上海音乐厅,感谢武浩先生对本文的帮助,根据袁岳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