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未结束的环保风暴

环保部门来检查时“好话说尽”,检查组一走,便开始“坏事做绝”。
几十万元的罚款,完全不能与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非法获利相提并论。
环保执法为何难?
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为何屡禁不绝?
因为这里交织着太多的企业利益、地方利益

遍布唐山的钢厂为唐山赢来了“钢城”的美誉,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Phototex/图

  “你把我撤了,我也干不了”

  “我现在肯定不能停下来,停下来,20多万户老百姓供不上热,这能行吗?你就是把我撤了,我也干不了。”1月12日,唐山市副市长张羽对到唐山检查环保工作的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说。

  河北大唐国际唐山热电公司(下称“大唐热电”)承担着唐山约1400万平方米、24万户居民的供热任务。但是恰恰是这个大唐热电违反了环保要求,成为国家环保总局此次刮起的第三轮“环保风暴”需要整治的一个对象。

  大唐热电在2000年初进行一期、二期技术改造,计划上马两台300MW机组。国家环保总局在2000年12月1日与2002年7月22日分别对这两期技术改造进行了环保方面的批复。当时,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是,在这两期“以大机组代替小机组”的项目投入运行后,应立即关停其5台50MW的小机组。

  不过,到了2006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在现场核查中却发现,大唐电力并没有淘汰5台50MW的小机组,并且已经运行两年多的两台大型供热机组也没有向当地的环境监测部门———河北环保局———申请环境保护验收。

  2006年10月,国家环保总局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大唐电力于2006年12月31日前淘汰小机组,但1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到现场检查时,却发现5台小机组中仅有1台停了下来。

  唐山热电公司总经理张增广介绍说,如果立即将小机组关停,将有300万平方米的供热缺口。张增广承认,唐山热电确实一直希望能把老机组保下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两台新机组在投入试生产后一直没向环保局申请环保验收。

  对于上述理由,国家环保总局检查小组当场质疑说:环保总局的两次督察均在2006年供暖季之前,为何当时没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扩容与反扩容

  如果说大唐热电不能停下污染环境的小机组,尚有一些保证唐山居民供热的因素在的话,那么唐山钢铁企业的严重污染就怎么也说不通了。

  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主要指标考核结果显示,唐山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在108个城市中分别排在第98位和第91位。空气中的污染物与遍布唐山的70多家钢铁企业有关。遍布唐山的钢厂为唐山赢来了“钢城”的美誉,但是也成为环境污染的“元凶”,这些钢厂中有80%没有经过环境保护评估。钢铁企业的平均产量仅在65万吨以下,规模小且布局分散,造成严重的大气、水污染。

  1月12日,记者随同国家环保总局违规项目现场检查组到达唐山宝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钢铁厂(下称“唐山宝业”)时,现场粉尘冲天,钢水通红,一片繁忙景象。

  国家环保总局指出唐山宝业的违法事实是:工业粉尘超标排放;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不符合产业政策。

  最后一条的依据是国家发改委2005年7月8日公布的《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第十七条:“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容积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05年12月2日下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则再次强调:“100至200立方米(含200立方米)高炉属需淘汰类项目。”

  尽管有法令在先,唐山宝业还是将200立方米的高炉私自改成了350立方米,试图躲过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

  “产业政策是从资源、能源、环保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而最终确定的。什么是该淘汰,淘汰的具体期限是什么,这些在产业政策中都有明确规定。当初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时,我们环保部门是参与了重要意见。制定需要淘汰的标准是因为在某个标准以下即使上了环保措施,治理成本也会很高,代价非常昂贵,”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工程师聂菲向记者解释说,“而现在这些违规企业的普遍做法是通过扩容来逃避政策制约。”

  唐山新联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新联”)是另一家这样做的企业。

  唐山新联两台28平方米的烧结机、两座205m3高炉、3座16吨转炉,均属于原国家经贸委禁止重复建设的项目和目前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这家始建于1999年的企业也未进行环评及获得相关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但唐山新联将28平米的烧结机,私自扩容为32平方米,正好越过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底线,甚至略微多出了那么一点点。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30平方米以下的烧结机应该在2005年以前淘汰。

  记者了解到,在唐山,这样做的钢铁企业非常普遍,在巨额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钢铁企业纷纷加入到逃避产业政策限制的“扩容”中来,结果是环境受到了更大的伤害。

  1月12日,唐山宝业负责人反复对记者表示,虽然扩容了,但是唐山宝业所有的环保指标都是达标的。站在该负责人身边的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处长梁鹏则当场反驳:“按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工业粉尘绝对是不达标的。”

  “我们下了多次文件,但没什么用!”

  对于山西吕梁交口县来说,不能停下来的环保污染,还掺杂着更多的无奈。

  1月12日,越野车磕磕绊绊地颠簸在山西209国道上。道路上随处可见被巨大的运煤车压出的坑陷。运煤车长达十几米,飞速奔跑,车身上不时滚落的煤块呼啸而下,变成了一发发“子弹”,射向其后的车辆———后者稍稍躲闪不及,就极有可能身负重伤。

  这是在去往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小焦化厂、小钢铁厂等严重污染带的路上。吕梁市也是此次环保总局刮起的第三轮“环保风暴”中首批被“区域限批”的城市。国家环保总局暗访组的先遣部队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了。他们事先已经打好“前哨战”。

  “否则你很难发现问题,”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副司长赵维钧对记者说,“地方有关部门都把你往治理好的地方领,你来的时候炉子全停下来,你一走又都点火了。”

  暗访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我们暗访时情况比现在严重多了,白天几乎都看不到路,灰尘滚滚,扑面而来,即使坐在车里,也吃了一嘴沙子。”

  果然,检查组到达第一站———山西省交口县天源焦化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天源焦化”)———时,天源焦化看起来已经停产了。不过,真实情况很快查明,在检查组到来的前两个小时,这家工厂还在生产。

  这个2002年开工的60万吨的小型焦化厂,没有任何环评手续,环保措施也极为简陋。距它不远的晓烨冶炼有限公司在环保治理方面,也是一样糟糕。记者进入晓烨冶炼厂时,看到地上的粉尘足有一尺厚。

  实际上,整个交口县共有12家与天源焦化类似的小焦化厂和8家与晓烨冶炼比肩的小钢铁厂,这些企业均属关停之列,但是检查团到的当天,他们均还在生产。交口县环保局局长任桂生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们下了许多次文件,要求他们关停,但是没有什么用处!”

  为何这些早就应该消失的污染源没有消失?是因为它们为地方贡献了巨额税收?

  交口县县长王宁介绍,焦化冶金行业为交口县贡献了约70%的财政收入,去年交口县的财政收入仅有3.2亿元。

  “我们这个地方比较偏,地方经济发展得非常缓慢,招商引资可以说是靠我们自己小打小闹,慢慢地搞资本进来。要为人民群众办事,要让农村的小孩子们上学,还要保证机关的正常运转,没有钱咋办?”王宁对记者说。但他很快又对记者表态,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地方政府对于本地污染企业主动或被迫的默许,纵容了企业的污染冲动。记者了解,目前基层环保局只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部门,局长由本级政府任命并对本级政府负责,经费开支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如果环保局长不折不扣地依法行政,不仅有可能被停拨经费,甚至有可能丢“乌纱帽”。鉴于环保部门的尴尬处境,一些基层环保局长只能服从地方的“大局”,无为而治。在贫困地区大力招商引资的背景下,有些基层环保部门在上级督办、政府干预、群众上访的三层压力中工作,举步维艰。他们戏称自己过的是“夹缝人生”。

  更要紧的是,下至基层环保,上至国家环保局,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都没有实打实的强制执法权,对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查封和查处,结果往往是环保部门来检查时“好话说尽”,检查组一走,便开始“坏事做绝”。因为几十万元的罚款,完全不能与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非法获利相提并论。

  在检查组即将结束本次检查时,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副司长赵维钧接到唐山市常务副市长周仲明打来的电话,他表示市政府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将坚决按照环保总局的要求,关闭环保总局查处的几个钢厂,而不再是补办环保手续。对于大唐热电厂的小机组问题也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替代方案,最终实现关停。(欢迎读者提供环保类新闻线索xiaojianzhao2000@yahoo.com.cn)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