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商亮相

在中国,没有一个地方的商人群体像粤商这样由多种不同渊源、背景的人群聚集而成,他们看起来十分清晰,却是一个最说不清楚的商帮。


  “工业家与商人不同,商人做生意犹如谈恋爱,发现无利可图可以马上分手;工业家投资兴建一个新的工厂,就像结婚成家,它需要企业家对自己的事业作出长期承诺,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是新旧粤商的最大区别。”
  

  
  首届“十大新粤商”榜单上没有以下这些人的名字:
  万科的王石、格力的董明珠、美的的何享健、华为的任正非、中兴的侯为贵、平安保险的马明哲、网易的丁磊、腾讯的马化腾,甚至新科女首富张茵。
  1月18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上,首次出炉的“十大新粤商”评选结果正式公布,上台受奖的十位“新粤商”,大部分人的名字和面孔一样陌生。
  因为准备仓促,只有两个月的筹划期,林平凡承认,这份获奖名单不具有代表性,像制造业发达的广东,居然没有家电、电子产业的企业家入围“新粤商”,这是个明显的遗憾。林是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也是这次活动的主要评选人之一。
  “但知名度大,也不一定会成为新粤商。”林平凡眼中的“新粤商”必须符合8字标准———“务实、通达、责任、创新”。
  而这8个字的重点又放在“新”字上,“除了保留传统粤商务实、通达的作风之外,我们还要求参选的粤商具有崭新的观念和开放的思维,”林平凡说,“我们不强调其企业的规模和资产总量,也不强调其利税的多寡,而是强调企业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对所在行业的影响力。”
  但令林平凡最头疼的是现在广东真正研究“新粤商”的机构、专家还太少,“就连什么是新粤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粤商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
  近年来,各省商人都在按地域研究自己传统的商业渊源,颇有寻宗问祖之意。安徽省和山西省的商人们分别提出了新徽商和新晋商的口号,重庆、河南、河北等地的企业家们也将自己归类,分别冠以新渝商、新豫商、新冀商之名。
  似乎只有粤商一直按兵不动,尽管他们有着显赫的历史和今天。
  
  血统“不纯正”
  粤商与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
  自西汉开始,广州就成为南部中国珠玑、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之地,到了宋代,广州已成为“万国衣冠,络绎不绝”的著名对外贸易港。从18世纪开始,广州作为中国惟一的对外贸易口岸,成为“洋船”必争之地,在1850年世界城市经济十强排名中,广州名列4强。
  商业的需要使众多商人应运而生,许多农民、工人转向亦农亦商、亦工亦商的经济发展道路。长期的海内外贸易,使粤商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受到西方商业思想的启蒙。“近现代香山(泛指珠海、中山、澳门等地)人创办了现代中国百货业的先驱——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就是容纳吸收了西方商业文明的结果。”林平凡说。
  中国儒学文化中的吃苦耐劳精神与西方文化中竞争、开拓精神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特质,对新粤商精神起了重大的影响。当代香港巨富李嘉诚(潮州籍)、霍英东(祖籍广东番禺)、曾宪梓(梅州籍)就因此受益,成为创业成功的粤商典型。
  以往,各地传统商帮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地域集团色彩,有排他性,对外一致。粤商却是例外。粤商文化之所以兼容并蓄,还和它“血统不那么纯正”有关。“粤商是典型的‘移民型’商帮。”周兆晴说。今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一本新书《新粤商》,它的作者就是珠三角经济研究学者周兆晴。“很有意思的是,粤商看起来十分清晰,却是一个最说不清楚的商帮,原因就在于它的血统混杂。”
  广东历来就是移民大省,历史上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潮。第一次移民潮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大批秦军南下;第二次大移民是因为中原战乱———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事频繁,南方比较稳定。
  到了近代,广东出现了更多的移民,尤其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军人在广东安家落户。
  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孔雀东南飞”,大量创业者和打工族涌向广东,形成一股新的移民潮。“移民改造着广东人的血统,也为广东文化注入了大量新元素。”周兆晴说。
  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作过一个统计评选: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中,清代广州“十三行”的买办伍秉鉴赫然入列。据专家考证,十三行商人中有许多外省人,其中伍秉鉴就是闽籍人士。
  在中国,没有一个地方的商人群体像粤商这样由多种不同渊源、背景的人群聚集而成。岭南各地区既保留中原文化特征,又融合了南方本土化民族文化精粹,同时又吸纳了海外多元文化。
  由于历史上以及最近20多年来大规模的开放兼容,发迹的粤商不计其数,成为华商中富豪最多的群体。
  在广东中小企业的“生态群落”里,还藏着大量的隐形冠军。他们貌不惊人,经营的生意看起来也并不起眼,可能就是造些拉链、指甲刀、绒毛玩具。但细究起来,他们在这些单一市场所占的份额之大令人咋舌,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行业霸主。“粤商是一个谜一样的群体,”周兆晴说,“他们拥有显赫的财富,但却缺少与之匹配的文化认同。与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新浙商等相比,新粤商秉承过去粤商沉默的性格,不声不响,埋头赚钱。”“粤商”是现代中国经济尤其是商贸流通经济中的最主要的企业群体(“商帮”),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商帮”,它的变迁和发展趋势不仅对广东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还对全国各地企业群体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何为新粤商
  在第三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上,作为演讲嘉宾的林平凡,把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企业家统称为“新粤商”,他认为,新粤商应具备“新崛起、新产业、新管理、新精神、新贡献”五大特点中的一个或多个特点。“新粤商是新崛起的一代企业家。他们是伴随着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经历过多年的大浪淘沙后,仍然活跃在商界一线的知名或不知名的企业家。”林平凡说。
  周兆晴对“新粤商”的理解与林平凡不同。他认为,“新粤商”应是有别于过去“商人”的“工业家”———新粤商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粤商,在于目前活跃在珠三角的广东企业家主要由一批“工业家”所组成。他们不仅是制造业领域的创业先锋,甚至在诸如金融保险、地产、旅游、零售、传媒等诸多产业领域,也明显呈现“工业化生产”的经营模式。“工业家与商人不同,商人做生意犹如谈恋爱,发现无利可图可以马上分手;工业家投资兴建一个新的工厂,就像结婚成家。他可能要用几十年的心血去经营,它需要企业家对自己的事业作出长期承诺,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是新旧粤商的最大区别。”周兆晴说。
  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新粤商”受惠于“双轨制”和“率先市场开放”这样的特殊条件,快速“下注”、快速赚钱,这时的粤商,见诸报端最多的两个评价是:“敢为天下先”;“见到绿灯快步走,见到红灯绕着走”。
  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期后,市场规则的完善,以及“窗口经济”优势的消亡,迫使广东企业家向务实方向转变,他们“集体”性地趋向实业投资,在那些要求长期投入和自主创新的领域中作出义无反顾的“承诺”。
  周兆晴认为,这种长期承诺的出现,是广东商业文化的重大转变,是机会主义价值观向制造业价值观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型成败将决定广东能否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从而完成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过渡的关键。”
  
  首届“十大新粤商”名单
  深圳燃气集团总经理 于剑
  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
  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方贵权
  香江集团董事长 刘志强
  佳都国际集团董事长 刘伟
  广州富力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思廉
  广东发展银行董事长 李若虹
  广州联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健文
  深圳朗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海郎
  广州祈福新村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彭磷基

  在广东中小企业的“生态群落”里,还藏着大量的隐形冠军 Phototex/图

  在首届“十大新粤商”榜单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为人所熟知 Phototex/图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