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六十周年】“60年·60人·60问”系列专题之二

在上一期由许小年、陈志武、王石等纵论中国经济发展之后,我们邀请了周瑞金、钟沛璋、刘吉、李永忠、李昌平等,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节点上,于政治领域为中国眺望未来。

责任编辑:曹筠武 朱红军 实习生 赵一海 何旭

■编者按:我们在本期继续推出“60年·60人·60问”系列专题。在上一期由许小年、陈志武、王石等纵论中国经济发展之后,我们邀请了周瑞金、钟沛璋、刘吉、李永忠、李昌平等,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节点上,于政治领域为中国眺望未来

舆论监督就是主旋律

问题在于是揭露缺点,解决矛盾,还是捂住盖子,让矛盾激化,走向腐化、崩溃。高昂的社会批判的号角是社会的“主旋律”,是促进社会的润滑剂,是政治改革的催化剂。

钟沛璋中宣部新闻局前局长,中国青年报前副社长

钟沛璋

上世纪80年代,北京丰泽园一位厨师陈爱武向《中国青年报》反映,商业部长搞特权,吃饭不交钱。我请两位记者去调查,在《中国青年报》头条报道了这件事。《人民日报》和一些地方报纸,纷纷转载了这篇报道。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还发通报表扬了陈爱武。

对这样的好事情,有人却看不惯。我就受到这样的责问:“报纸公开批评部长,这是谁批准的?”于是我就在《人民日报》上写了《开一代民主新风》的文章,正面申述了公开舆论监督的好处和重要性。

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工作时,就曾组织全国新闻界开展新闻真实性的大讨论。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性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也是我们新闻工作必须捍卫的新闻道德底线。做一个能功垂千秋的人民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三真:报真事,说真话,为真理。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事情。如今改革开放已历三十年,开民主新风的状况如何呢?

以同样轰动全国的辽宁西丰县委书记进京抓记者事件来看,这相隔二三十年的两次“轰动”,反差竟如此之大。前者厨师批评一位中央高官吃饭不交钱,被批 评者立即检讨,其他官员也纷纷补交饭费改正错误;后者批评县官胡作非为,被批评者胆敢动用专政工具以“诽谤罪”来被捕维护法律尊严的记者。巨大反差说明, 当年我所盼望的开一代民主新风只是刮了一阵小风。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建立切实的监督机制,一直是政治体制改革中尚未完成的一件大事。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哪一种社会,一切都是美好无 缺,一切都和谐没有矛盾。问题在于是揭露缺点,解决矛盾,还是捂住盖子,让矛盾激化,走向腐化、崩溃。高昂的社会批判的号角是社会的“主旋律”,是促进社 会的润滑剂,是政治改革的催化剂。我国继续前进的动力,除了自上而下的领导英明决策外,还靠自下而上的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靠社会的舆论监督。

现代国家的官员们都受新闻舆论监督。尊重舆论监督的官员,才有道德的力量。没有道德力量,与民心、党心相背,任何官员的手中的权力都是靠不住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承诺要推进我国的政治改革,报告中提到民主,有27处之多。现在讲民主已是上上下下各级官员们讲得最多的一个词汇。联合国早已通过了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签署这一国际公约已整整十年,现在就等全国人大批准实施。人们还盼望能制定和实施已酝 酿了二三十年的保障我国新闻自由的新闻法。

我国曾长期要求舆论一律、思想统一。上有所云,众皆诺诺。但没有思想自由,就不会有创造。

历史并没有终结。世界总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前进。所有的国家都要经受各种考验。愿我们伟大祖国在考验中奋勇前进。

(本文根据作者提供文章汇编)

乐见政治文明的新景象

需要一代领导集体大智慧,大胆略,大手笔,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