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在吃错药——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和母爱研究
“语文教育专家,每每强调“文道并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目标。这个道是什么道,德育又是什么样的德育呢?想想看,“后宰门”孩子一声“连爷爷,您回来啦”,在台湾被制成手机铃声。是不是有点像笑话?”
语文,是人类教育的基础学科,也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语,指语言和说话;文,指文采和风华。古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文教育“兼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最终目的则在于培养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这个过程中,语文教材担负了巨大的责任。
除此之外,美育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而有教育家指出:“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中,最最缺乏的就是人真实、自由的精神!”
课本中的母亲、母爱之于孩子,其意义自不待言。
“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是一个民间自发的教育学术研究团队,其成员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
从去年9月份开始,这个团体自发成立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和母爱”研究专题,对目前小学教材中使用较广的3个版本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里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
2009年2月,他们近20万字的研究报告《我有这样一个母亲》刊发在《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上。在报告的最后,他们也推出了他们自己的推荐版。
本刊特摘要编发这组研究文字,并采访了相关文章的写作者,以飨读者。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非完全赞同其中的每一个观点,而是基于儿童教育的极其重要性,希望能借此引起注意,激发社会的广泛讨论。
武汉一所现代私塾的学童们在进行“国韵诵读”课程 图/周超
小组讨论左起冷玉斌、郭初阳、杨守铬
蔡朝阳是浙江绍兴稷山中学的一名教师,负责母爱专题人教版的评点工作。参加此次母爱专题的研究,源于他初为人父的感动,他想坚决捍卫孩子“天生拥有自由”,而“现行的几套主流的小学教材,都存在着很大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孩子现在还在吃毒药”。
对为何取名“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这个小组的负责人李玉龙说:一是因为主要成员都是一线教师;二是期望我们能走在教育的前沿,做些创造性的工作。他是《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的执行主编,曾担任《教师之友》杂志执行主编。
早在2004年,这个研究小组曾推出了“那一代”专题,对以魏书生、于漪和钱梦龙为代表的老一代中学语文教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评判,被论者称为“自1997年(《北京文学》组织的那次语文讨论)以来规模最大、最深刻的一场讨论&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