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壳枪”与“护心镜”

明明是座无名氏的普通坟茔,自己吓自己,说什么定是大地主的墓葬,里头有宝,挖坟已惊动校区四周的阶级敌人,因而整夜轮流值班放哨。

责任编辑:刘小磊

■回忆与随想

1967年下半年,复旦大学的革命委员会决定在郊县青浦朱家角一个名叫山湾的地方,开办“抗大战校”,将最近留校当教师的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集中到那儿去接受“再教育”。设校初衷,顾名思义,是学习延安时代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那时,“五七干校”尚未开办,所以这儿说的“战校”和后来设在崇明岛上的复旦“五七干校”不是一回事。

既是“战校”,自然实行连、排、班的军事编制。那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时代,连部首长以及各排排长由清一色的工宣队员出任,惟有班长才由工宣队指定学员中靠得住的先进分子担任。编制规矩既定,谁知领导上层建筑的工宣队在邯郸路校本部孵久了,都不愿大老远下乡去体验一下“工农联盟”中位居老二的艰苦生活,所以光连部组成这事就拖了又拖,我们这些学员便“待命&r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