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偶像作家的商业路径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实现理想都是有成本的,有了郭敬明成功的个案,自然有人甘愿为韩寒的理想买单。
“他们是一种文化符号,形成了粉丝经济,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郭敬明这个7年前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来的明星作家,已经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以1300万的年收入蝉联作家富豪榜冠军,而他创办的杂志《最小说》居功至伟。
故事演绎到了同样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来的明星作家韩寒这里,并无二致。在韩寒的叙述里,他做杂志的想法不比郭敬明晚,只不过被郭敬明抢先一步,因为不想被视作跟风,4年后,他的主编梦才开始启程。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实现理想都是有成本的,有了郭敬明成功的个案,自然有人甘愿为韩寒的理想买单。
郭敬明的经历,展现了一种财富路——办杂志。有评论指出:郭敬明办杂志的成功源于这个偶像消费的年代,读者因追捧一个人而购买他的书,这种行为,跟消费者冲着某个品牌而购买某个产品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差异,偶像明星和偶像作家的消费机制是一样的。
偶像的炼成
郭敬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以自己为原型的小说《夏至未至》中,郭敬明将自己描写成了一个帅气、温柔、“眼睛里弥漫着经年不散的雾气”的男孩。
郭敬明唯美的一面也在他的博客里得到了展示,他上载了自己半裸出浴和穿着Louis XIV样式T恤的写真照片;他有着白皙的皮肤,在参加湖南卫视的电视节目时,坦言自己洗脸有十个步骤。
在如此精心的营造下,香港导演王家卫也称郭敬明为“日本漫画中走出来的美少男”;而对郭敬明数以万计、不超过20岁的粉丝来说,则要疯狂得多,求爱信在他的博客中出现的比例极高,“小四,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
这些,似乎都是郭敬明刻意经营的结果。7月中旬,出现在北京三元桥时间大厦里的郭敬明,纤瘦单薄,粉色的衬衫,白色的裤子。在此前一天关于采访的沟通中,郭敬明不希望摄影记者出现,因为刚下飞机,没有化妆。
当日凭借“忧郁”让万千少男少女痴狂的文艺青年郭敬明似乎已渐行渐远,现在他除了作家的头衔外,还是主编,董事长,艺人,出版社副社长。几重身份之下的郭敬明,在很少的休闲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
失败的作家,成功的商人。 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