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困难的时候是改革的最好机会

中国经济反弹太快在一定意义上不是很好的消息,减弱了我们进行结构调整改革的压力。如果现在不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两年以后就更困难了。

责任编辑:余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留美经济学会2009年年会辑录﹙三﹚

很多人喜欢把我们的四万亿和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相提并论,这并不恰当。罗斯福新政本质的含义不是花很多政府的钱来修建基础设施,而是努力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保障体系,这基于“免于(经济)恐惧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自由这一理念

我的总体判断是“保增长容易,调结构困难”。十几年来,政府一直说要调结构,但这次金融危机后我们仍看不到太大的结构变化。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去年年初的时候大家比较乐观,觉得影响不会太大,但后来出口、资本流动、信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去年年底大家都比较悲观。悲观可能有点过度。令人感到悲观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一是存货调整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当初发现对生产的调整远远超过对需求本身的调整,但正因为生产指标的变化使得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前景非常悲观;二是,大家认为三十年改革以后,经济已经市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可能下降了——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香港一个投行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就会有激烈的经济周期。

现在看来,这两点都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